开网店货源怎么弄31个淘宝村 领跑村落强盛路

枝江市董市镇绿健林果蔬专业合作社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秭归县橙农正在将刚采摘的早红脐橙进行装箱,然后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近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22年“淘宝村”名单,宜昌31个村上榜,总量居全省首位。

“淘宝村”以行政村为认定对象,电子商务年交易额需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占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

近年来,宜昌夯实电商产业基础,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构筑完善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支撑体系。目前,该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达3.8万多个,带动就业创业超10万人次,培育“枝滋有味”“五峰印象”等区域电商公共品牌。

在广袤农村,淘宝村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跑者。一批有抱负、有技术、有冲劲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在这片热土贡献才智、挥洒汗水,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

“今年上半年,武汉柑橘市场三分之一的货都是我们供应的。”隔着电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能感受到刘俊杰满满的成就感。

刘俊杰今年35岁,是枝江市安福寺镇三藏寺村人,飞虹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近三年,面对疫情防控物流受阻等不利影响,刘俊杰积极开拓新渠道,通过社区团购,该合作社预计今年可销售水果1万多吨。

三藏寺村地处枝江北部的丘陵地带,山水资源丰富,孕育出优质的柑橘、脐橙、黄桃、柚子等特色水果。

2011年,刘俊杰退伍回村。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他找到一条外贸渠道,把村里的水果卖到俄罗斯、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2015年,刘俊杰的外贸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次年增至7000多万元。

2016年,电商市场如火如荼,销售渠道竞争日趋白热化。刘俊杰前往福建学习,并高薪引进一个7人的电商运营团队,从3个天猫店起步,开启电商销路。

刘俊杰的淘宝店销量不断攀升,2019年全年销量冲上500万单,利润300多万元。此后,该合作社网上销量一直高位运行。如今,他的脐橙、柑橘等销量居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前两名。

随着疫情暴发,快递物流运行不畅,电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2020年疫情解封后不久,美团、拼多多、盒马等第三方平台发起的社区团购,迎来爆发式增长。“这是个难得的风口。”一位电商平台的朋友找到刘俊杰,邀请他加入到社区团购行列。从几千斤水果做起,该合作社慢慢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核心供应商。

“社区团购是电商的一种新模式。”刘俊杰介绍,与传统电商的“从商家到买家点对点发货方式”不同,社区团购采用“一个社群预售+次日门店自提”的零售模式:小区附近的便利店门店(团长)分享链接给客户;客户在电商平台下单;平台通知供应商发货,供应商送货到指定共享仓库,物流再配送到门店;次日,客户就能到门店自提货物。

“仓库免费使用,为供应商减轻成本压力。”刘俊杰说,今年已把水果送到全国30多个共享仓库,让三藏寺村的柑橘走进千家万户。

“有好品质,才有话语权。”如今,刘俊杰在三藏寺村流转土地2800多亩,种植柑橘、脐橙、黄桃、柚子等水果。在他的带领下,飞虹柑橘专业合作社200多户村民端上电商碗,吃上电商饭。

12月2日7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华荣来到合作社蔬菜加工厂,一辆辆满载萝卜、菜薹、大蒜的货车鱼贯而入。下货、铺开、分拣、包装、装车……新鲜蔬菜将被精选成小份,发往全国各地。

“您有新订单了。”办公室里,一张张快递发货单从打印机中吐出,不一会儿就积成一摞。“最多的是菜薹和红皮大蒜,今天500多单发往全国各地。”高华荣说。

当阳市河溶镇建国村是蔬菜专业村,高华荣是村里的产业带头人。2010年,她牵头成立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时令蔬菜,销往农贸市场和商超,日均产销蔬菜20多吨,辐射周边2000余户村民。

随着电商迅速发展,不少身在外地的当阳人,纷纷询问能否网上购买家乡菜。高华荣认为这是个商机。2019年,她注册“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网店,将当地的优质漳东红皮大蒜、甜玉米、时令绿色大棚蔬菜,相继搬到淘宝、拼多多的货架上,实现年经营额达200万元。

一个占地500平方米的简易加工厂,就是她们的电商基地。“小名农家菜”“民合惠农生鲜店”“罗家湾农庄”“李家湾蔬菜园”“绿缘蔬菜合作社”等几个蓝色标识牌前,几名妇女正在挑选打包蔬菜。

“这里共有6个店铺,‘掌柜’自己打包发货。”高华荣口中的掌柜,就是各个网店的老板,他们都是当地农户。建国村蔬菜种植面积达2513亩,总产量5000余吨,900多户村民,有600余户都在种植蔬菜。“仅靠一个网店,远远不够。”高华荣以莫家湖为中心,吸纳农户变“掌柜”开网店货源怎么弄,相继开设多个网店,形成“1个龙头、N个网店”模式,抱团经营。

谈巧燕是一名家庭主妇,种有2亩特色蔬菜。2018年,得知莫家湖合作社网上生意不错,她萌生当掌柜的想法。开店需要5000元保证金及许多手续,生鲜又有季节性,仅有2亩地,成本太高。经村里牵线搭桥,谈巧燕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提交保证金、完成手续。淡季时,合作社提供货源,她每单提成2元。每年11月到次年4月,蔬菜集中上市,她一天最多能卖出600多单。

为降低运费成本,高华荣与当地快递运营商合作,合作社统一代运货物到站点,农户只需要将包裹运到合作社,电商发货的“最后一公里”也被打通。

如今,像谈巧燕一样尝试开网店的农民,建国村有近300人。2021年,该村通过网上销售蔬菜约36万单,超过720吨。

个头不高,笑容亲切。1999年出生的李杰,是枝江市董市镇曹店村的电商大户。

曹店村地处318国道沿线,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盛产甜瓜、脐橙、柑橘、荸荠等特色水果。

李杰的父母做了一辈子水果生意,主要靠本地收购、外地销售的传统模式,每年销售水果5000多吨。借鉴父辈经商经验,李杰从16岁起,就独自在全国各地开辟销售市场,水果批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16年,李杰好不容易打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水果批发市场,每天发送柑橘6万多公斤。“以为开创一片新天地,准备大干一场。”李杰没想到,因天气突然变化,柑橘运到齐齐哈尔后无人问津,大批水果积压在市场、严重滞销,只能眼睁睁看着新鲜柑橘都烂在筐里。这一次,他亏损91万元。

“传统销售模式范围有限,一旦遭遇囤货就面临亏损,能不能试试网上销售?”当时,电商在各地已蓬勃兴起,在朋友的提醒下,李杰决定转型做电商。

“网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靠谱么?”听说儿子要把柑橘放到网上卖,父母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李杰不着急与父母争辩,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判断。

2018年,李杰把黄肇星、刘东洋等9位好友,分别从北京、广州等地请回曹店村,跟他们合伙创业;依托兴民瓜果合作社,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柑橘、脐橙、白瓜、荸荠等特产水果。

初次触网,这群95后小伙子都十分兴奋。眼看着网上订单一天天增多,哪知,一盆冷水突然浇到他们头上。

2018年夏天,夏橙销售进入高峰期,李杰发现,水果发出去没多久,大部分被退了回来。由于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夏橙脱水严重、卖相难看。买家们不仅选择退货,还给了大量差评,导致电商平台也准备降低他们网店评级。

订单每天减少,亏损与日俱增,没吓退李杰。他积极联系买家商量售后与退货,投资加紧建设冷库,最大程度为夏橙保鲜,终于等来转机。

当年夏末,脐橙市场青黄不接,优质夏橙价格一路看涨。李杰顺势把储存的夏橙大量投放市场,网上销售额不断攀升。当年,他们的水果卖了1386万元。

“这群95后干劲足、办法多,获评淘宝村离不开他们的功劳。”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平介绍,该村成立青年创客中心,开展电商创业培训,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周边4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

河口村,乡政府所在地。该村不产香菇,却每年网销香菇超过500吨,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其中,香菇腿销售超过200吨,夺得全网销量冠军。

区位、资源都不占优势,河口村靠啥变成淘宝村?远安县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人员李文涛说,多亏有个好带头人。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远安县城出发,驱车约40分钟,来到河口村。向兴平家的门面就在公路边,门口堆着数十个包裹,每个包裹装有5斤香菇腿。快递单显示,这些货物将发往上海、四川、云南、福建等全国多地。“已运走一车,今天要出100多单。”向兴平乐呵呵地介绍。

2012年,向兴平在武汉上大学的儿子向亮大学毕业,通过电商自主创业,把果盘、酒杯等玻璃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600多万元。

2014年,受儿子向亮的启发,向兴平决定试水电商销售香菇。“至少是先付款、再发货,不担心资金积压。”向兴平笑道。申请网店、拍摄图片……前期准备工作向亮一手包办,淘宝网店“向老伯香菇店”顺利开张。

一上网,向兴平才发现,网友们购买热情很高,不过,他们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要香菇伞,大中小号还不一样;有的要香菇片;有的要香菇碎;还有的要香菇腿……

过去,向兴平跑市场贩卖香菇时,香菇腿几乎无人问津,被菇农当作废物,随手丢掉。当年,向兴平改变策略,收购整个香菇,再加工分为香菇伞和香菇腿两部分;第一年,香菇腿在网上就卖到2元/斤,如今,涨至10元/斤,且销量逐年增加,年均销售200多吨,连续三年稳居全网销售冠军。

“做电商就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向兴平分析,有的客户用香菇做菜、烧烤,会选择大个的香菇伞;有的客户用香菇做包子馅、菌汤包,会选择香菇片;有的客户制作香菇酱,会选择香菇腿。如今,根据客户需求,向兴平把小小香菇细分为18个不同的单品。

如今,女儿在远安县城负责网店接单和售后,向兴平在河口村忙着香菇加工、发货。目前,远安当地香菇产量已不能满足村里的销售需求,他们常到河南、四川,以及省内的随州、南漳、保康等地外购香菇。

在向兴平带动下,河口村多位香菇商贩转为电商销售,有的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

12月3日,夷陵区下堡坪乡九山村银装素裹,电商产业园内却热气腾腾。“高山生态冷水米,九山味道人人喜,三百六十五天吃,健康快乐好身体。”二楼直播间里,传出阵阵吆喝声。

从夷陵城区到九山村,约需一个半小时车程,三分之一道路是盘山公路。高海拔孕育九山优质的天麻、茶叶、蜂蜜和高山冷水米。

2016年,创业带头人张廷龙成立九座山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村民通过电商将山珍送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两年后,一个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四层电商产业园在九山拔地而起。

此时,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早已不稀奇,面对同质化竞争,农民如何打出自己的知名度?

“重要的是做好引流。”张廷龙说,除开店、选品、拍品等常规环节外,销售技巧也是重要一环。在给村民培训时,他盯上下堡坪的民间故事,打算用故事“引流”。

下堡坪素有“中国民间故事之乡”之称,走出“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芳。这里的村民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用幽默风趣的方式交流,早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许多村民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尤其是讲故事信手拈来,这些技能可以被用到引流带货上。”张廷龙邀请专业直播团队驻村培训,首批就瞄准当地的大批民间故事传承人。

今年51岁的夷陵区区级非遗传承人黄成芳,上了第一课后开始接触电商直播。2017年起,黄成芳就已在家中全职讲故事,每年演出60多场。

参与培训后,他在抖音注册账号“松韵先生”,置顶一个不到2分钟的小故事《亲家母喊烧火》,讲述女儿外出卖天麻,女婿和亲家母间的幽默小故事,一上线点赞量。令人惊喜的是,其中穿插的本地特色农产品吸引众多关注。“不少外地粉丝私信问我,能不能在我这里买天麻。”随后,他在抖音橱窗上线下堡坪天麻。像这样背景简单,在村里小路上举着手机拍摄的小故事,黄成芳已发布496期,粉丝涨至1.5万人,经常一个月销售上千单。

“蜂蜜哥”王传华,从2006年起在深山养蜂。因是久在山中无人问的普通农户,他与人交谈都十分腼腆。经过培训后,他在抖音平台上化身豪放汉子,拍摄小故事、在山中放歌,独特的风格以及绝佳的风景,吸引许多粉丝向他购买蜂蜜。2019年接触电商平台以来,他的养蜂规模从30多箱扩大至300多箱,蜂蜜的销售范围从方圆十几里走向海南、内蒙等省市。

各出奇招,九山村民用自己擅长的民间故事,走出自己的带货风格。“松韵先生”“九妹(下堡坪)”“蜂蜜哥(下堡坪)”“百姓名嘴王传胜”等一批小有名气的网红纷纷出圈,人均粉丝量上万。

“在他们的故事里,总有那么几个主角在卖天麻、割稻谷、采茶叶、养蜜蜂,将九山的特产带到网友面前。”村党支部书记周传保说,丰富的故事素材、长期浸润的传统,给九山村民触网带货带来天然优势。村里82岁的老人陈孝本,都有自己的抖音号。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