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特价版商家入驻的旨趣 淘宝特价版上线如何赢利?淘宝特卖商家入驻

淘宝特价版的上线,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直接向拼多多出手”。对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否认,称此做法是因为淘宝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以及淘宝商家创造的商品日趋多样化。

现实当中,阿里的回应显得很是无力,因为拼多多是在阿里巴巴眼皮底下,硬生生抢了一块“肥肉”,这搁谁也不高兴,淘宝特价版就是针对拼多多量身定制。

根据36kr的报道,拼多多在3月份的GMV即将达到400亿元,而在2017年初,拼多多的月GMV才20多亿。与之对比的是2017年京东年GMV是1.3万亿,月GMV是1100亿元上下,也就说拼多多在一年时间做到了四分之一京东的量。

此情此景,阿里巴巴真想赋诗一首……..在等下去,拼多多将会成为令淘宝头疼的对手。因此淘宝特价版才会横空出世。

淘宝特价版跟拼多多相比没有很大的区别,他们都是商品导向型,首页推荐都是一些低价且成团率高得商品,而且双方都把“9块9”“限时抢购”这些极富有冲击力的商品,放在了首页显眼位置。还有就是两个APP都已打造“爆款”为运营的要点。

不过这里也衍生出一给问题,阿里巴巴为什么要重新打造一个“淘宝特价版”,这里阿里巴巴给出的解释是“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级”。其实现在的淘宝已经不是原来的淘宝。

首先是“爆款”已经被淘宝淘汰。“爆款”对于淘宝来讲其实是产品型的导流方式,现在淘宝已经是店铺型的流量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活跃整个平台的商家,而不是仅通过“爆款”来活跃个别商家。

其次是淘宝现在已经是个性化推送占据主导,因此“爆款”这种东西也基本上是绝迹了。因为每个人看到的淘宝界面都不一样,即“千人千面”。

最后,淘宝通过转型已经掌握了整个电商平台的流量分发大权。基本上店铺卖家的流量机会均等,如果想要有突出位置,就需要通过购买、店铺综合评分等其他因素去获得。

由此来看,现在淘宝所努力的方向是扩大其平台效应,至于像拼多多这样太过于垂直的电商不是他的目标。另外推出淘宝特价版既不会破坏原有战略淘宝特卖商家入驻,还会向淘宝本身引流。

拼多多有多红?数据说线月,拼多多长期占据iOS总榜及购物类第一名长达一个月。2017年12月用户突破3亿大关,猎豹发布的最新电商APP数据显示拼多多周活跃渗透率仅次于手机淘宝,名列所有电商APP的第二位。

细细来看,拼多多的经验模式并不高端,为“社交+线上团购”的模式,主打就是低价。比如说正常网上卖60块钱的衬衣,在拼多多上任意两名及以上用户即可拼团,以低于正常价格买到商品。

付款成功后,用户即可收到一张有效期在一天之内的“拼主免单券”。只要该用户发起拼单成为拼主,选定想买的商品,再拉够5个人购买此商品并付款成功,拼主即可免费得到该商品。其他5名拼团用户在付款后,即可获得一张同样的“拼主免单券”,再次成为拼主拉人拼团。

社交流量方面,拼多多则是借助微信、QQ、微博等力量,发起熟人消费,即用户邀请好友参与拼团,这就使得促成交易变得更容易,同时熟人也借此成了拼多多的用户。加上来自于购物行为的“拼主免单券”,俨然成为了拼多多依靠社交传播最核心的抓手。

至于商家入驻拼多多也几乎是零成本。如拼多多页面显示,“普通商家入驻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及本人照片,食品商家提供相关许可证,即可入驻开店”。后续需要收取保证金的也在1000元至10000元不等,这相比较其他淘宝以及京东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的保证金,诱惑力相当大。

为什么拼多多会火,主要是因为拼多多靠着低价格,成功做到了用户下沉,而且是一沉到底,这方面是淘宝和京东所忽略的。反观阿里巴巴和京东,天天都在讲“消费升级”,“新零售”。布局都在一二线城市,如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等。

反观拼多多的用户构成,大部分来自三四线城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价格极为敏感。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拼多多的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线城市,来自一线%。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同比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

也就是阿里巴巴以及京东等所关注的那些个重点城市用户,才是互联网消费的个例,他们得消费习惯并不能很好体现整个互联网用户消费习惯。

所以阿里巴巴也好,京东也好,在做大平台的同时也应该兼顾垂直。现在拼多多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剩下就是凭本事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