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贤好兵燕昭王以为亚卿文言文翻译(乐一享三和海氏海诺)

燕子之当政三年,施政不得法,以至于国内大乱。燕太子平趁机联合将军市被发难,聚集支持者包围了王宫,数月不克。此时,市被倒戈,反攻燕太子平,造成数万人的死亡,国中百姓恐惧不已,或逃难,或无心再战。正当燕国处在最危险的时刻,齐国趁火打劫,以大将匡章为统领,帅军讨伐燕国,不但处死了燕子之,也杀死了燕王哙。从客观上来讲,齐国是燕国内乱的终结者,虽有入侵之嫌,却也有平乱之功。

但是,燕国人对此事的看法却截然相反,最具代表者应该是燕太子平,而今的燕昭王,他认为齐国趁燕国乱而袭破燕,言语之中透漏出将来必报仇雪恨的味道。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的向往。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这些看着平常,但身居高位的人能做到这般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个人。

燕昭王听后觉得乐毅分析的有道理,于是派人去赵国,秦国商谈讨伐齐国的事情。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84年,乐毅挂着燕赵两国的帅印,带领燕、赵、秦、韩、魏五国的军队征讨齐国,最终拿下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乐毅伐齐

乐毅带领着五国联军直逼齐国,齐湣王带兵迎战,却被乐毅给打得落花流水,这一场胜利让五国人心振奋,乐毅在这个时候,解散了五国联军,遣回了远道而来的各国军队,只保留了燕国军队不散,乐毅准备一鼓作气,直取齐国都城临淄。吓得剧辛苦苦相劝,乐毅却晓之以理,继续进攻齐国,一举夺城70余座,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没破,被乐毅分兵给围了。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派魏冉去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齐闵王本就有称霸的野心,就同意了,于是两人互相称帝,秦昭襄王为西帝,齐闵王为东帝。当时未经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都是名不正言顺,不被世人所承认的。邹衍设计了一套明堂制度,以五行相生说在为齐闵王为“东帝”进而当天子而进行论证,让一切变得名正言顺。

引言:有个不省心的爹,听信谗言把江山拱手让人,燕国被齐国和中山国践踏

乐毅

 

 

一个品格高尚又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本有很多发展机会,可惜他在赵国生不逢时,遭遇了赵武灵王时的沙丘之乱,赵国乱成一锅粥了,哪里顾得上他这个小角色?

千金买骨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大量君臣之间的对话,其中,很多臣子都是将道理寓于故事中,进而实现了很好的沟通和劝谏效果。可见,讲故事是职场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值得我们刻意练习并多加运用。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越是有才学的人越是看不得别人轻视自己,邹衍有才学又久负盛名,战国时期出使他国,各国国君均以礼相待,燕昭王知道想要留住他,就不只是尊重那么简单,他亲自扫路引路,就是给邹衍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郭隗讲完故事,向燕昭王建议道,而今既然要不惜重金招贤纳士,可以以郭隗为故事中的“马尸骨”,那么比郭隗有才干,有智慧,能报重整燕国河山,能为燕国报仇雪恨的人,不久纷纷聚集在到燕国来。

乐毅与燕昭王

燕王自以为是的贤德将燕国推入的战乱,子之有相才却无治国之能。执政三年,国乱民怨,国家一片混乱。

所以我脱身保功,以昭明先王伐齐之大业,这是我的上策。忠臣遭受陷害会毁害先王的美名。这是我最恐惧的事情。面临不测之罪,为保全自己而助赵伐燕,这不义之事我是不会做的。

趁你病,要你命。齐国和中山国本就对燕国虎视眈眈,燕国一乱,他们趁机发兵,趁火打劫。最终齐国占领燕国,中山国则瓜分了燕国的大片土地。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受任于国破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的就是燕昭王。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dāng)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zhuó)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乐毅与燕昭王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他的太子乐姿顺利即位,历史上称为称燕惠王。燕惠王可不是燕昭王,他很早就看不上乐毅,这个时候登基之后,对乐毅的厌恶反而更甚。在齐国的即墨城中,有一个人名叫田单,他被即墨的人共同推举为守城的主将,燕惠王登基后,他发现了一个战胜乐毅的战机,使出了他的第一条毒计。

田单一见燕国换将,内心欢喜,开始施展第二条毒计。他命人四处宣扬,如果燕国将齐国的俘虏,都割去鼻子,在两军交战的时候放到军队面前,即墨城中的士兵一定会心惊胆战,立刻开城投降。燕军果然将齐国俘虏的鼻子给割了,然后在两军阵前展示,只是即墨城中的士兵却没有投降,看到齐国的同胞被他们割去鼻子,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要找燕国人拼命。

田单见计谋已成,又使出第三条毒计,他派人又在燕国散播消息,声称燕国军队如果将城外的即墨先人坟墓给挖了,即墨人肯定就会心寒投降。于是燕军将即墨先人的坟墓都挖开,又焚烧尸体。这样的场景让即墨城内的人看到,眼睛都快流血了,纷纷要出城与燕军决一死战。

燕昭王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乐毅十分的会做人。为何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要是没有燕昭王重用自己的话,乐毅现在可能还是个无名小卒。可以这么说,燕昭王和乐毅就像是千里马和伯乐,两人失去了谁燕国都不可能复国。且实际上,乐毅也明白这是燕昭王为了试探自己所以将自己封为齐王。如果乐毅接受了,那就代表乐毅确实是有谋反的心思,但乐毅拒绝这个封号,就不难看出乐毅十分的做人懂得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