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密封油脂是什么油(密封油系统题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密封油脂是什么油,以及密封油系统题库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减脂期间用什么油更好?推荐这5款植物油

很多人减肥时“谈脂色变”,觉得脂肪=肥肉,因此对油脂的摄入限制得非常严格,比如水煮蔬菜、鸡胸肉,寡淡无味,让人难以下咽。

脂肪的作用其实有很多:

储存和释放能量供给人体使用

延缓大脑衰老

保护和衬垫内脏

延缓皮肤衰老

维持体温正常和恒定

构成细胞组织,参与身体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提供必需维生素(维生素A、D、E、K)

因此,即使减肥,油脂我们也是不能落下的。那么该选择什么油,以及具体如何吃呢?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些关于脂肪的基础内容。

一、脂肪是什么?

脂肪也叫甘油三酯,是由【甘油+脂肪酸】组成而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ω-9)和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和ω-6)

我们常听说的反式脂肪酸其实是不饱和脂肪酸经过“氢化”的加工程序,转化成饱和脂肪酸,来增加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是“坏脂肪”,摄入过多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不减肥也要尽量少吃。

而不饱和脂肪酸为“好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脂肪酸与血脂的关系

 

一般饱和脂肪酸越多,常温下越容易呈固态,比如猪油、牛油;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常温下则呈液态,如花生油、大豆油。

二、如何选择油脂?

先看这张《常见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图,其中亚油酸为ω-6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都是以它为基础来合成。

 

常见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图

 

ω-6具有一定的促炎作用,而ω-3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目前由于国人常吃红肉、花生油、大豆油、少吃水产品;喜欢吃煎炸饮食等原因,ω-6:ω-3的摄入比例高达20~30:1,远超出正常范围4~6:1的比例,进而引起身体炎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降低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让ω-6和ω-3达到平衡!

因此,油脂的选择原则如下:

饱和脂肪占比低、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占比越高的越好。

因此从《常见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图来看,不推荐黄油、牛油、羊油、猪油和棕榈油;推荐亚麻籽油、紫苏油、菜籽油、茶油和橄榄油;次要推荐摄入核桃油、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

(补充:葡萄籽油和牛油果油没有查到具体的脂肪酸组成,但葡萄籽油亚油酸含量超过67%,ω-6占比高;牛油果油油酸含量62%,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因此更推荐牛油果油)。

三、不同油脂的烹饪方法

针对不同的油脂,它们的烹饪方法也不一样:

 

不同油脂适合的烹饪方法

 

减肥更推荐的烹饪方法是快炒、蒸、炖、煮、焖、凉拌;不推荐:油炸、熏、烤、红烧、糖醋、拔丝。

因此,平时减肥可以这样安排油脂的用法:

亚麻籽油或紫苏油——凉拌或蔬菜沙拉

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炒菜、煮汤

动物油/椰子油/黄油——煎、炸(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四、食用油脂时的其它注意要点

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人体需要的,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单一种油脂,最好多种油脂轮换使用

2、选择等级更高的油:一般而言,一级油比二级油更棒,特级橄榄油比一级橄榄油更优质;

3、油脂的配料成分越纯越好

4、购买小包装油,密封、避光、避热保存(比如放在橱柜里,而不是灶台、窗台上),最好2个月左右用完;

5、建议每天烹调油用量要控制在25g~30g,使用[刻度油瓶]进行控油。

注意,这3类食用油最好别吃

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看看油的排名就知道它有多重要。

在超市的食用油专区,能够看到琳琅满目的植物油,其中就包含了不少调和油的品类。

听说调和油最大的特点就是营养全面,买一瓶相当于同时吃好几种油,长期吃有利于人体健康。这是真的吗?

调和油营养更多样?

从单品种的植物油来说,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

比如,大豆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其他一些品种植物油;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能会高于其他种类。把这些不同的植物油混合到一起配置成调和油之后,那么它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就会增多。

另外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素量也相应会得到提升,这样它整体的营养价值就会比单一品种的营养价值高一些,更符合机体对脂肪酸均衡摄入的需求。

但是如果某一种调和油经常这样吃,不更换的话,这种多品种多样化的效果并不会特别理想。

所以即便是吃调和油也尽量换一下品种,不同品种的调和油搭配起来吃,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吸收。

如何挑选调和油?

1.小分量包装

小包装容量小,能很快地把它吃完,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个品种的轮换,这样更有利于多品种、多样化选择。

2.注意配料表

种类多的前提下,各个种类的占比要相对来说均衡一点。

3.维生素E的含量

我们可以通过商品的营养标签去看,如果已经标注了维生素E的含量,肯定比没有标注的要高。

同样标注了的,可以选择在标注里面相对高的油去选用。

除调和油外,大家可以根据炒菜习惯和适合人群挑适合自己的油。

烹调油里99%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从营养学上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对更健康。

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多不饱和脂肪酸也能调节胆固醇水平,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研究表明,只有各类脂肪酸达到平衡,才能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建议成年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

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

一张图表,为你梳理7种常见食用油的优缺点和烹调建议️:

这3类油不建议吃

只要是质量合格的食用油都是可以安心食用的,但注意,这几种油真的不建议吃:

1.开封超过3个月的油

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中,不管食用油开封了多久,只要没过保质期就都能吃,其实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虽然说食用油没过保质期,但是开封太久,会增加油脂感染霉菌的风险;而且如果没有做好密封处理,油脂与空气当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氧化产物。

进食含有微生物超标、黄曲霉毒素以及部分氧化产物的食用油,会影响健康。

所以,尽量不要食用开封超过3个月的食用油,平时尽量购买小瓶装的油。

2. 反复煎炸的油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炸完食物之后,会用剩下来的油继续炸东西,或是炒菜等。

但反复煎炸的油很容易产生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长期食用,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另外,食用油反复使用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它不仅会导致发胖,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的概率。

3. 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

有不少家庭喜欢吃自榨油,认为这种食用油的口感会更加浓厚,味道也会更香。

实际上,有些自榨油存在安全隐患。

早前有多个粮油店被查出自榨油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用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已经发霉、变质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环境很差,机器也比较脏,而且还没有经过精炼,无法彻底除掉杂质和有害物质。

不管吃哪种油都需牢记这4点

1. 每日油摄入量:25克~30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应减少烹调油和动物脂肪用量。

推荐每天的烹调油摄入量为25克~30克。

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空气炸锅等烹调器,用好了都有助省油。

2. 控制温度:150℃~180℃

不少家庭习惯等到油锅冒烟时再放菜,此时油温已超过200℃,可能产生丙烯酸、苯等有毒物质。

烹调时,油温应控制在150℃~180℃,锅中放油的同时,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条葱丝,当筷子、葱丝四周冒出较多小气泡时,就可以下菜了,也可以采取热锅冷油的方法。

3. 容器:玻璃或者瓷质

最好选择不透明的玻璃或者瓷质容器,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线照射。

且存放在橱柜等避光阴凉处,每次使用后要拧紧盖子。

另外,油壶内的油一定要全用光后再倒入新的,且倒入新油之前要记得清洗,因为旧油和新油混杂,会加速新油的氧化。

4. 换着品种吃

油脂要换着吃,主要考虑的是脂肪酸的平衡。

如果脂肪酸构成类似,换着吃和不换的区别并不大。

比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稻米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类似。

不同油脂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比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

综合:新华网、CCTV生活圈、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来源: 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