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湖南大米的特征(湖南大米为什么卖不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湖南大米的特征,以及湖南大米为什么卖不掉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为什么许多湖南人不喜欢长沙米粉?

 

 

湖南味道:我来分享一下关于长沙米粉的秘诀吧

作为老长沙人,我来复原一下长沙剁饼的全部真相吧

https://bbs.rednet.cn/thread-48889518-1-1.html
湖南味道:我把三代家传葱油粑粑的秘诀贡献出来吧

https://bbs.rednet.cn/thread-48772984-1-1.html

红网网友解密的剁饼和葱油粑粑等几篇帖子,让我受益匪浅,许多回忆一下浮现出来。

我也先讲讲故事,小时候,我家里楼下许多年里都是一家面粉馆,小馆子当街生意不错,放现在起码是个网红店,但代价就是特别扰人清梦,特别是那种炖骨头汤的香味,每天早上都让人睡不了懒觉,面粉馆的老板娘和我家关系熟络,我母亲也常在楼下帮忙,带得我也从小就会,对长沙的米粉面条我挑剔得很,现在许多看似火爆的馆子,一尝味道我就知道他们的花花肠子,这里就把这些秘决分享在这,一来是让大家知道里面的门路,二来也帮某些长沙面粉馆回忆回忆,重拾初心。

参照网友们的文本体例,一个个话题聊吧

首先,长沙米粉为什么是扁的?

好多人不喜欢,觉得不筋道,许多长沙米粉店为了迁就顾客,后来发展成有鸡蛋面、圆粉,甚至红薯粉、绿豆粉丝之类,但扁粉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这里面也有关于味道的秘密,等下再讲。

长沙阿弥岭汉墓出土过西汉的米粉作坊,磨、灶、鼎、釜、甑、刀、罐,磨——磨浆;灶——生火;釜——烧水;鼎——熬汤;甑——蒸粉;刀——切粉。整套工具与现在的米粉流程无异。大米泡水磨浆蒸成粉皮再用刀切,是的,2200年前的西汉,长沙就出现石磨米粉作坊。

长沙米粉就只能是扁的。因为,长沙米粉的秘籍在汤里。

所有学徒开店的,老师傅最不愿意教的就是熬底汤,我在这也把秘密公之于众,给大家参考。

长沙米粉的底汤由猪大骨熬成,猜也猜得到,但老师傅不会告诉你吊底汤的秘诀,猪大骨的底汤秘诀首先是火工,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后,慢火要十小时。其次,这才是底汤,用不了的,每天使用前加入炖好活鸡一只,才能使用。

而且这才是开始,要出底汤香味,就是各家都保密的部分了。根据《齐民要术》以及《楚辞》的描述,最古老的秘籍就是大骨底汤中用豆豉熬汤提鲜上色,这个知道的人已经不多,这些古籍中还有一招,底汤中加入肉酱调味,这就是需要各家厨子自行把握。我知道的秘籍就是定量加入带肉的脊骨。另外还有中药包,这种不给钱是不会告诉你的,我也知无不言,药包的秘密就是豆豉、黄豆,以及某味神秘中药:地龙。

你还需要有个优秀的味觉与嗅觉,才能把以上调和成一碗醇和鲜香的高汤。米粉只能是扁的。秘密就在高汤里,因为只有扁粉才能入味,碱面圆粉都不能把这鲜香味沁入,味道的秘密是调和,除了扁粉都差点意思。

长沙米粉店都有面条,这是因为150多年前,清朝晚期湖南中兴,名噪一时的湘军将领将苏浙闽粤名师囊括于长沙,精研食艺,始兴湘菜系,在苏派红汤面基础上开创长沙面条流派,调鲜码味技艺独树一帜。由面及粉,长沙米粉出品体系才有了新品类。之前的米粉是“煨码”汤粉,猪牛羊肉的码子都只能清淡煨制,才不会影响汤底。

后来随着生活富裕了,才有海陆空齐上的各种炒码,这个是为了提高单价,算是后话了。传统的长沙米粉,碗底只放葱盐酱油,用热猪油泼香,再加上汤底,连配料都不提供,桌上只有酱醋。酱醋讲究的都只用酱园新鲜手工酿造的,就是为保留这个鲜香。

为什么许多湖南人也不喜欢长沙米粉?

好多湖南人其实是嫌长沙米粉清淡无味,多半是因为卖相太素,码子不多。其实长沙米粉起源古老,再加上广泛吸收其它菜系优势,外地朋友最易接受,反而是湖南本地网友,觉得清淡,没有重盐重辣的刺激了,这食物的潮流变化最是无情无义,大家早就忘记湘菜本来是不放辣椒的,十七世纪辣椒才传入湖南,无辣不欢的湖南本来是不吃辣椒的。

进入湖南的辣椒也只到近代才泛滥,其实辣椒从来也没统一过湖南,湘菜系一直有不辣的流派,现在传统湘菜也没有几个是辣的,其实但凡一个湖南人诚心办个家宴,年节里上几道硬菜,传统的几大碗摆上,根本没有什么辣椒,湖南也肉包里都有辣椒炒肉了,早上一些清淡小吃一个个没了踪影,并不是个什么好现象。就比如你炖一锅好汤,硬加上一堆酸菜榨菜,或者炒上几个菜倒进去,只能说是糟蹋。舍本逐末的原因,还是个利字。

长沙米粉最难的地方,就是坚持这一份朴实

虽然餐饮发展后都有个过度烹饪的毛病。但不折腾也难挣到钱,这确实是个普遍问题。我家楼下的米粉店,肉丝粉最火,物价上涨,艰难的卖到了6块,就算利润对开,算上人工、材料、门面,单靠这个只能算是在为人民服务。

我家楼下的米粉店其实后来关门了。旁人只知道是老板娘老了,退休不干了。真正的原因却让人唏嘘。这种社区馆子,一来碍了街坊面子,涨不了价。二来竞争也大,贵了不吃就是,反正早餐花样多得很。我家楼下的粉铺,米粉从早上得忙到中午,中晚餐一是生意一般,其实有客也干不动了,老板家的儿子女儿没一个愿意接手的。出去开点什么不好,也能赚钱。

所以有时候也能理解,传统小吃吧,你完全按传统来真的利润薄,大道至简,现在的人都爱新鲜花样,只愿意在皮相上花钱。一碗高汤里免费的酸菜、榨菜、腊八豆、酸豆角、萝卜加上一大堆,才显得划得来,炒上鱿鱼、三鲜、鱼片、鳝鱼几个菜倒进去,才挣得了钱。

挣钱不寒碜,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本质别丢了,汤底真材实料别用味精,用个原汤还得加钱,这种就是愧对祖师爷了。

最后,喜欢吃哪种米粉都是各人口味,中国美食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兼容并蓄。你喝咖啡看不起吃大蒜的,吃甜的看不上吃辣的,这种都属于吃个饭也能吃出了品种优越感,换个领域去自我实现吧,好好吃个饭,就不用装了。

来源丨红网网友@楚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