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year单数还是复数,以及year的缩写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善变的英语单词
- 2,养猪人,数据真的重要吗?
善变的英语单词
(一)单词的两种变化形式
英语单词多数是有形态变化的,许多英语初学者由于没有掌握单词的形态变化,就如一个你认识的人,换了件马甲你就不认识了。英语单词的形态变化有两种,一种是改变单词语法含义的变化,另一种是构词变化。改变单词语法含义的变化包括:动词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变化,名词的复数形式变化,代词的宾格与所有格变化,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变化。语法变化有些是有规则的变化,有的是不规则变化,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规则变化。
除了按词性来给单词分类外,我们还发现英语单词中有的词有形态的变化,比如 go 有 goes、 went、 gone、 to go、going 等形态的变化,再如I有 me、 my、 mine 等形式变化。然而,有些单词没有形态的变化,比如 at,and, the, hello等。因此,我们还可以把单词分为不变词与可变词两类。十大词类中不变词有:介词、冠词、连词与感叹词四种,可变词有: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和数词六种。
(二)名词复数
(1)规则变化
1)以元音结尾的名词,除“o”外加“s”
number→numbers boy→boys chair→chairs idea→idea year→years brother→brothers American→Americans doctor→doctors
2) 以字母“o”结尾的单词除photo→photos、piano→pianos、 radio→radios、zoo→zoos外,加“es”
negro→negroes hero→heroes potato→potatoes→ tomato→tomatoes mango→mangoes
3)以半元音“y”结尾的名词,先将“y”形成“i”再加“es”,但“y”跟(a, e o)构成字母组合(ay, ey, oy)一起读音的名词,直接加“s”。
city→cities country→countries dictionary→dictionaries century→centuries university→universities ctory→ctories memory→memories factory→factories difficulty→difficulties policy→policies
3) 以辅音结尾的名词
①以鼻音、爆破音、边音结尾的名词,直接加“s”。
hand→hands friend→friends book→books student→students desk→desks girl→girls bag→bags pen→pens son→sons bird→birds ball→balls school→schools job→jobs map→maps fruit→fruits
②以摩擦音([θ]除外),或其它辅结尾的名词,加“es”,以“e”结尾的直接加“s”,以摩擦音[f]结尾的名词,需先将字母f变v再加“es”。
class→classes nurse→nurses bus→buses juice→juices house→houses dress→dresses place→places watch→watches beach→beaches advantage→advantages church→churches coach→coaches actress→actresses sandwich→sandwiches glass→glasses speech→speeches dish→dishes business→businesses leave→leaves half→halves thief→thieves knife→knives life→lives wolf→wolves self→selves shelf→shelves
(2)不规则中的规则
①ee→oo
goose(鹅)→ geese/ tooth (牙齿)→teeth /foot(脚)→ feet
②加“en”
child(孩子)→children/ ox(公牛)→oxen
③a→e
policeman(警察)→policemen/ woman(女人)→women/ man(男人)→men
④ouse→ice
mouse→mice(老鼠)/ louse(虱子)→lice
⑤on/iu→a
phenomenon (现象)→phenomena/medium(媒体)→media bacterium→ bacteria
(3)单复数形式相同
deer→deer sheep →sheep Japanese→Japanese fish→fish Chinese→Chinese adce→adce
养猪人,数据真的重要吗?
凡是养猪行情好、赚钱效应好的年景,诸如饲料、兽药、疫苗、添加剂等相关行业和厂家,就会如惊蛰节气中的虫儿听到第一声春雷般的应声而起闻风而动,纷纷粉墨登场,各种档次高低规模大小的技术推广会、产品推介会就此起彼伏应接不暇。甚至有猪场老板一个月之内收到7张请柬、被7个不同的厂家或商家请去参加会议。按道理于养猪人来说这是百分百的好事,毕竟被请去参会不单可以学到知识、获得行业前沿的信息与动态,星级饭店免费吃、星级宾馆免费住,碰到厂家或商家大方的,走的时候还能带点纪念品。
作为一个基层的养猪人,我从1993年到猪场去上班,从饲养员做起,一直做到今天,我也参加过不少的会议,听过不少专家的讲课,后来自己时常也有上台献丑,从中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悟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最近这四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会议和讲课让我越听越怀疑人生怀疑自己,并逐渐由越听越迷糊、越听越怀疑发展到越听越恶心。最后我终于发现,那些让我越听越想听的课,那些授课者才是真正做养猪学问的人、是真正的术业专攻,比如姚龙涛老前辈、张永泰老前辈、杨汉春教授、王爱国教授,甚至就我们宜春学院的徐志亮教授,都是这个行业让人肃然起敬的人,这样的专家是真正的专家;那些让我越听越不想听的课,那些授课者不管是海外留学回来、也不管TA参观考察过成百上千的猪场,但是这些人真正沉下来待在猪场做工作做学问、跟猪接触的时间,一辈子加起来可能不会超过24个小时,甚至压根就没进过猪圈摸过猪,这样的专家只能是砖家。一个从来没有摸过猪的人,去指导一群成天跟猪打交道的人怎样养猪;一个从来没有管理过猪场的人,去教育一群白手起家由20头母猪养到2000头母猪(2000头母猪的猪场意味着光固定资产加上存栏的猪就不低于5000万了)的猪场老板怎样经营好一个猪场,这本身就很滑稽。
然后我又发现,凡是真正的专家,都在传授我们正确的疾病防控思路和正确的饲养管理方式方法、都在引导我们正确识别猪发出的信号、都在告诉我们猪场现场管理细节管理的重要性。而砖家们却无一例外的都在拿着一些烧脑的概念和空洞的数据说事,想当然的自以为是的说故事,而且反复的说反复的炒,终于炒得一些原本养猪确实很成功的猪场老板开始抱怨:养了一辈子猪,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养猪不懂养猪了,不是担心自己猪场的做法跟这个概念没对上,就是怀疑那个数据有出入。通常我都会送猪场老板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始不乱终不弃,你始终是成功的。
一直有感于此,所以我也一直想跟养猪同仁聊聊养猪生产中的概念与数据。话说回头,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那些概念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但是我严重质疑它的必要性与无可取代性,好像没听过这些概念你就不会养猪也不配养猪,好像没弄懂这些概念你就养不好猪也赚不到钱。作为一个养了一辈子猪、帮人管了一辈子猪场的基层从业人员(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半辈子,但我知道自己下半辈子也离不开这个行业,因为离开了我就完全无法生存,肯定会饿死的),我比任何“专家”都重视生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但我严重反对把数据奉为尚方宝剑、用数据去指导一切的做法,好像你的猪场没有计算清楚这些数据的话明天就会倒闭,我始终认为数据的对养猪的作用只是一个检验生产成绩评估生产水平的工具,它并不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去做。打个比方:数据控通过管理软件或数据分析会告诉我们,某一阶段我们的母猪产死胎率上升了多少多少,但他不会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去处置。回过头来说,如果没有数据控告诉我们这些呢?是否基层养猪人就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熟视无睹?我认为一个合格养猪人本身就应该及时敏锐的捕捉到这些情况,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所以不应该为数据而数据,不能把数据管理凌驾于现场管理细节管理之上,数据管理只能为现场管理细节管理服务,所以,一个合格的养猪人本身就应该懂得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还有,我们不能把某一时间节点、某一阶段、某一批猪甚至某一头的数据伪装成大数据来信誓旦旦的说事,只有大数据对于生产的评估和分析才是有意义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好的生产成绩数据并不一定就有好的效益好的投资回报,经常会听到“专家”们讲,某某猪场的PSY28头甚至30头、某某猪场的NPD只有34天甚至33天,每当听到这些,我就特别想问一句:这些猪场赚的钱呢?这些猪场连续四年的盈利情况怎么样?! 总之一句话:猪场赚钱的制胜法宝是现场管理细节管理,而不是概念的照搬炒作和数据的迷信追逐。下面我就一些概念和数据谈谈个人看法。
1 关于 PSY ( Pigs Sow Year 的缩写,用来表示一头母猪一年提交的断奶仔猪数)
PSY是衡量一头母猪的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能直接反应出一个猪场种猪群的健康度以及配种水平和产房饲养管理的水平。但我个人严重认为,PSY并非越高越好!我没有能力去预判长远的未来,但最起码从过去和目前以及今后短期内来看,这看法不应该受到质疑。一个PSY29头的猪场并不会比PSY25头的猪场赚到更多的钱,一个PSY30头的猪场肯定没有PSY26头的猪场赚的钱多。我曾在微信朋友圈跟国内一些同行聊过这个话题,有一些同行很质疑我这种看法,但是他反驳的理由就是一头母猪一年的饲料成本、保健治疗成本、种猪折旧成本等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肯定是生得越多越好、养活的越多越赚钱,后来我就问他:除了这些,你有没有计算过为了提高PSY,你的环境控制成本需要提高多少吗?(要有好的PSY成绩就必须有好的栏舍环境,冬暖夏凉、空气的洁净度、饲养密度等等);你的动物营养成本要增加多少吗?(要有好的PSY成绩,肯定要有很好的动物营养保障,好的营养肯定贵,贵的饲料还要母猪领情愿意吃进那么多去,吃不进去就得想办法采取措施、采取措施又的要投资);你的人员成本要增加多少吗?(要有好的生产成绩,肯定要有好的人员,好的人员不单是好的配种员和产房饲养员,还包括好的主管,他们的薪资待遇要求可是丝毫不含糊的);还有你的公猪母猪要有优秀种源基因,优秀的种源不便宜而且使用年限还不能保证;还有你防疫保健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吝啬,等等。而更要命的是,就算这些你都愿意去做去投入,PSY也并一定如你所愿就能提到那个高度,说实话,在这个行业做了二十多年,去过的猪场和接触到的业内同行也不算少,就国内的猪场而言,现实中我还真没看到过PSY超过26头的猪场。有不少号称自己PSY超过26头的猪场,后来我们去实地参观考察,我就特别留心,将他一个产房单元的母猪肚子下的仔猪偷偷数一下,发现他每头母猪平均带仔数也就11头左右(从整个行业的水平来说,这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我问他:就国内的水平而言,母猪年产胎数很少有突破2.3的,你PSY26头怎么来的?通常得到的回答要么是:以前都达到了,就这批差一点;要么就偷偷告诉我,隐瞒了一点基础母猪数。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PSY概念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但是PSY的计算还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公式,通常我们计算PSY是把后备母猪只要配了种就算入基础母猪数,国内还有些猪场后备母猪只要到了配种日龄,不管配没配种,都计入到基础母猪数,结果越算PSY就越垂头丧气,而国外几乎都是后备母猪只有正常分娩且产出了有效健仔的才计入到基础母猪数,哪怕它配了种怀了孕,中途流产或返情了,都不计入基础母猪数,甚至整窝产死胎的后备母猪都不算,结果越算PSY就越让憨厚的中国养猪人惊叹不已自叹不如。
2 关于PMSY ( Pigs Money Sow Year 的缩写,用来表示一头母猪一年出售的商品猪头数)
在所有的洋概念中,PMSY的概念是我比较认同的,它远比PSY更能反应出一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健康状况和盈利能力。但是,由于涵盖的范围太大或说影响它的因素太多,所以它在大部分养猪从业人员眼里远没有PSY的受关注度高。如果只是告诉你这个猪场的PMSY很不理想,你根本很难知道它到底是因为公猪出了问题还是母猪出了问题,是配种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或妊娠或产房或保育或育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所以,不管是PSY还是PMSY,我都不愿引用这些概念和关注这些数据,我更愿意使用我们传统的空怀母猪(包括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率、妊娠母猪的分娩率、母猪的平均年产胎数、胎均产仔数(包括总数和健仔数)、产房成活率、保育成活率、育肥成活率这些概念和数据来衡量和评估猪场的生产成绩,比起那些洋概念和那些无厘头的数据要直观的多、简单的多。而且对于养肥猪来说,衡量生产水平和赚钱效应,有一个比PSY和PMSY重要的多得多的概念和数据,那就是料肉比!
3 关于NPD(No Production Days 的缩写,用来表示母猪的非生产天数)
毋庸置疑,母猪吃了饲料不干活,那就相当于拿钱打水漂,这肯定是任何猪场都不愿接受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业内人士把NPD描绘得无比重要,甚至还画蛇添足的弄出必须非生产天数和非必须非生产天数等概念。但是让我欲哭无泪的是我问了很多行业精英,请教如何计算NPD,但是得到的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比较靠谱的回答是用365 – (114 + 哺乳天数) * 年产胎数,但这只是计算单个母猪的NPD,想用这个公式去计算一个猪场全年的或某一时间段的NPD好像很难有说服力。而且很有意思的就是,这个公式里面,365和114都是常数,哺乳天数虽然不同的猪场各有不同,但就某一个猪场而言,哺乳天数大体也是固定的,也就相当于一个常数,唯一的变数是年产胎数,而年产胎数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在使用的传统概念,而且年产胎数的概念更好理解更简单更直观更有说服力,那为什么还要如此狂热的炒作NPD呢 ?! 是不是不整几个洋文洋概念就不能与国际接轨 ?!
4 关于SEW(Separation Early Weaning的缩写,用来表示隔离式早期断奶)
SEW通常是指仔猪断奶日龄不超过21天。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开始大量兴起,那时基本实行42日龄断奶,到90年代初期,便开始实行35日龄断奶。之所以断奶日龄偏大,不是我们的观念不行,而是那个时候的栏舍条件、硬件设施设备、以及动物营养等等,跟现在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种条件下搞SEW就意味着死亡甚至死光。后来荷兰、丹麦、美国等一些养猪业发达国家开始有针对性的研究哺乳仔猪营养和断奶仔猪营养,并很快研发出了高端的教槽料和代乳料,临床使用效果非常好,但是国内对这方面的专注重视不够,研究起步较晚,所以都看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空白市场,于是各跨国公司带着他们的高端教乳料纷纷进入中国,最早将这种产品卖到中国大陆的是台湾安佑公司,并获得巨大成功。但是这种高端的教乳料要比国内同期的类似产品在价格上要贵出一倍以上,为了证明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SEW技术随之而来。SEW技术推广者列举的实行早期断奶或超早期断奶的好处包括:大幅度缩短母猪的哺乳期,释放出母猪更大的生产力;切断某些母源性疾病对仔猪的垂直感染;降低母猪饲料成本;提升产床以及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 。这些着实让很多猪场老板兴奋了一把,大家都指望着母猪在有生之年能生出更多的小猪、指望着从此母猪携带的疾病再不会传染给小猪、指望着栏舍使用效率提升用更少的产床养更多的母猪,于是很多猪场老板完全没去考虑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就开始搞“SEW”,原本产房和保育连全进全出都做不到的猪场也去搞,甚至连产床和保育床都没有的猪场也去搞。那几年,猪场老板碰到一起相互打听的几乎都是“你那里多少日龄断奶”,断奶日龄早的猪场老板就会满脸自豪和得意,断奶日龄晚的猪场老板就自觉低人一等。过了几年,这些猪场老板突然发现,原本指望的那些好像都没兑现。所以,对于SEW,我是这样认为的:这项技术肯定是成熟的,对生产也确实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但它要求的条件也是极其苛刻的,切不可盲目去搞,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
首先,能否搞成功,好的代乳料是关键因素,但却不是唯一,它只能解决了“EW(早期断奶)”的问题,而解决不了“S(隔离)”的问题,隔离也不是简单的分开,就像我们人民医院,育婴箱跟婴儿床是相差甚远的两个概念,用着常规的教槽料,栏舍和相应的设备设施也达不到要求,贸然去搞SEW,无异于自寻死路。
其次,关于母猪生产力,虽然产后21天母猪的子宫修复基本完成,但这只能建立在一切顺利一切正常的条件下,那些分娩时带有死胎甚至木乃伊的母猪呢?那些产程长导致身体虚弱衰竭的母猪呢?那些产后感染产后厌食的母猪呢?这都是现实生产中必然会遇到的并且比例绝不会低的实际情况;除了子宫修复的问题,还有卵巢功能的启动准备工作、脑垂体后叶和前叶在分泌功能上此消彼长的切换,等等这些问题。多给母猪两天时间,它总能解决得更好 ! ! 关于母猪生产力释放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经常听到一些厂家的技术员甚至是“专家”跟猪场老板算账:你1000头母猪,1头母猪一年2.2胎,如果提前10天断奶,就相当于一年节省了22000天,除以一个妊娠周期114天,就相当于一年可以多产192胎,一胎10头仔猪,就是1920头,一头仔猪值多少多少钱,就相当于你一年多赚了多多少少钱 …… 我去他大爷的!每次听到有人这样讲,我就特别想喷他一脸!我就算一头母猪一生总共生10胎,提前10天断奶,它一辈子也就节省了100天,连一个妊娠周期都不够,它怎么给你多产?你丫的不是脑残么?!
再次,关于疾病传染,搞了一辈子的猪病临床,我还真不知道哪一种疾病用21天的时间,还不能从一个携带者传染给另一个朝夕相处同床共枕的同伴。但是,我非常认同断奶仔猪应该尽快离开产房进入到干净舒适的保育栏去。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的就是早期断奶或超早期断奶给我们日常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带来的影响。
总之,关于仔猪断奶日龄,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不管走到哪里,凡是我工作或服务的猪场,我都强烈建议28-30日龄,我始终认为,不到合适的日龄、没达到相应的断奶体重,就贸然断奶,那是对生命的亵渎!让我心中窃喜的是,我的这个观点,和被誉为欧洲“猪教槽料之父”的Mike.Varley博士的观点不谋而合,Varley博士对中国的养猪现状了如指掌,他在给我们讲到“断奶仔猪好的管理”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较晚断奶”。当我向Varley博士请教“较晚断奶是指什么时候断奶?”时,Varley博士明确告诉我“28日龄左右甚至更晚,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而定”。
5 关于批次化生产和“蛇形排列”
坦白的讲,对这两个概念我还没有完全弄懂,或者说,我还不清楚实际生产中如何去操作实现批次化生产和母猪群的“蛇形排列”管理,甚至我还不知道批次化生产跟均衡生产相比有什么利大于弊的好处。所以,对这两个概念和生产管理模式,我更多的是想向同行老师请教。对于批次化生产我有以下几点疑惑:
首先,批次化生产肯定要用到一系列的激素处理,诸如催情或抑制发情、引产和催产等等,我不晓得那些反对用定位栏养猪的动物福利捍卫者对这些做法持什么态度,毕竟激素处理于母猪是痛苦的,比如引产和催产,那种痛苦丝毫不亚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而我向来也是依着猪的生物习性和生理特性尽可能顺其自然的来管理生产。
其次,相同规模的猪场,批次化生产比均衡生产必然会需要更多的栏舍。
再次,资料显示,好像批次化生产必须随时要有成熟的后备母猪整装待命,随时准备补充到待配母猪序列。(感觉有点像强征慰安妇)
还有,批次化生产势必会造成NPD上升(即母猪的年产胎数下降)。
另外,批次化生产对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要求更高。
综上所述,我真的很怀疑批次化生产与均衡生产相比,生产成本会上升,但是就我所知的批次化生产带来的好处,似乎我们通过全进全出、分点式饲养等手段,以均衡生产的方式也能获得。至于“蛇形排列”(据说还是从足球世界杯抽签中得到启发引用过来的),反正他们画的那些“蛇形”演示图看得我是眼花缭乱脑袋疼,既然我真的看不懂,我还真的不好说什么,我只知道我们自己一直都是根据配种的时间顺序来关母猪和有序转群,我的配种员同事和母猪饲养员同事也随时都能准确的告诉我,配种45天的猪关在哪一栋哪一排、预产期还有15天的猪关在哪一栋哪一排。
6 关于母猪的淘汰更新率
最近这一两年,关于母猪的年更新率是一次又一次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上世纪90年代,国内猪场的母猪年更新率基本是在20%左右,本世纪初,基本都比较接受30%左右的年更新率,到了最近这一两年,行业“精英”们鼓吹的母猪年更新率屡创新高,就跟赵本山演小品一样,30,35,40 , 45 , 到现在有人喊出母猪年更新率要在50%以上,50%就意味着你全场的母猪每两年就要彻底刷新一次,也就是你的母猪平均生完5胎就要拉去剁头,我的小心脏啊!就这个问题我又请教了很多人,其中也有人跟我吵跟我争论,但也有些业内专家的回答给了我新的启示与思路,比如山东环山集团的曲向阳老师和杭州的张佳老师,这两位都是非常年轻的海归博士,他们就告诉我,国外确实有猪场这样做的,但基本都是一些育种公司旗下的小规模的核心种猪场,主要是作为一种科研性质,目的是探寻和挖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潜能,同时也为养猪这个行业树立一个榜样和表率,意义在于引领行业的发展。然后我也就这个问题请教了Mike.Varley博士,Varley博士告诉我,5胎以上的母猪的肉的品质是很差的,是不能食用的,5胎以内的母猪肉可以做成火腿肠,(我不晓得Varley博士说的是开玩笑还是真的)。总之不管怎样,我的小心脏肯定是接受不了50%的母猪年更新率,甚至30%以上都不答应,我1993年到猪场上班的时候,就是跟着师傅学配种,一年后就独立负责全场配种工作,到现在帮人管猪场,二十多年的生产数据显示,母猪第六胎到第九胎的总产仔数一定不低于第一胎到第四胎的总产仔数,对此有怀疑的养猪同仁都可以翻出自家的生产统计表去算,如果你说你的母猪都是在7胎左右就淘汰了,统计不了啦,那是你活该!
养猪,作为一项“玩生命”的工程,纸上谈兵终归要误人误己。猪场的生产管理,重在流程与落实,赢在细节与现场。管理离不开数据,但这个数据一定是一勺一扫帚“干”出来,而不是在电脑上“算”出来。猪场也是工厂,是企业,工厂和企业原本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且始终是以“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为目标,迷失了这些,再怎么把概念炒作得天花乱坠、把数据玩弄的出神入化,都只是自欺欺人自慰式的意淫。
个人看法,一家之言。既不是专家,更不是权威,我只是一个养猪行业的基层从业人员。与同仁共探讨(本文内容来自一位养猪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