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11月28日消息,韩国计划量产自研小型武装直升机,并到2036年投入8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4.2亿元)用于韩版“长钉”(Spike)导弹、“神剑”制导炮弹的研发和部署。
韩国防卫事业厅28日举行第147次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会议,议决包括上述内容在内的工作计划。具体来看,会上通过有关130毫米制导火箭-Ⅱ系统研发基本计划、155毫米精准制导炮弹项目执行基本战略、修改大型攻击直升机第二期项目执行基本计划及采购计划、首次量产小型武装直升机计划的议案。
小型武装直升机项目旨在替代老旧的休斯500MD直升机、AH-1S“眼镜蛇”直升机。该项目于2001年起步,2020年12月被初步评价为满足战斗需求,委员会当天决定批准量产。韩政府计划到2031年为此投入5.75万亿韩元。据悉,首批生产数十架,总产量为三位数。预计该直升机将到2024年底左右服役,在2025前年接受野战运用测试。韩防卫事业厅表示,韩国成为全球第七个拥有国产武直的国家。
编者按: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2023年新年开局,高新区张弓满弦、干劲十足,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即日起,大众网日照推出“追高逐新 日照高新区激起高质量发展新热潮”专题,充分展现高新区上下真抓实干的奋斗姿态。
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尧 日照报道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无人机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国土测绘,还是影视航拍,甚至是农业植保,无人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无人机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无人机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在日照高新区,就有一家专门研发、生产、销售无人机发动机的企业——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但说起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常书增,可能没有人能想到他是从医生转行到航空领域的。做医生时,常书增谨记父母的教导:为国家为民族,全力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可在与朋友玩航模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当时我国的无人机发动机技术还是一片空白,不仅产品依赖进口,就连日常检测也要依靠外国专家。
“要造出属于中国的无人机发动机!”就是被这句话激励着,常书增开始投身无人机发动机研发领域。
不懂技术,常书增找到了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合伙人;不懂研发,他就抱着书一点一点啃,对着问题一个一个的钻。终于,常书增把自己“学”成了无人机发动机领域的“专家”。起步都是艰难的,无人机发动机内部构成十分严密,400多个配件,每个配件的精度误差都要控制在百分之一毫米到千分之一毫米之间。有人建议常书增部分配件可以尝试进口,有人让他聘请外国专家,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他始终记得入行的初心——造出国产无人机发动机。
终于,历经20余年潜心研发,常书增和他的团队成功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全自主产权、全工艺流程的发动机生产线,其中90%的配件均为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并且,常书增还在国际上首创发动机专业定制业务,即根据客户需求,一站式完成发动机从设计、生产到测试的全过程。
“要想把发动机做好,转动起来只是完成1/3,剩下2/3的时间都在于测试。”常书增告诉记者,发动机,造出来不难,真正难的在后面。曾经,常书增带领团队在拉萨测试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发动机,零下20多度、海拔5000米,晚上因高原反应和高血压头疼得睡不着觉,更有甚者,测试完成的路上,团队车辆因躲避对向来车差点掉进二百多米的深沟。“测试过程充满未知和艰险。”让常书增骄傲的是,他们成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其自主研发的一款堪称“马拉松冠军”的发动机,续航时间最长可达15个小时,飞行高度最高可达6000米,并且能够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中工作,曾在高海拔的情况下完成了测绘工作,并随南极科考队出征,顺利完成了科考任务。
如今,凭借着走在行业前沿的技术和专业定制业务,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展日益壮大,二期项目也正在筹备,未来,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将吸纳更多发动机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在无人机发动机领域继续深耕下去。
据了解,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无人机发动机和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可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多款民用、军用无人机配套发动机,填补了中国专业无人机发动机领域的空白。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现有产品30余种,具备年产3000台无人机发动机的生产能力,适用于直升机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无人机等不同机型,其中生产的双缸风冷发动机随我国南极科考队出征,在南极工作半年,顺利完成科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