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进口呼吸机排行榜十强_进口呼吸机进口论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进口呼吸机排行榜十强,以及进口呼吸机进口论证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进口的家用呼吸机有哪些优势?

进口的家用呼吸机相较于国产呼吸机,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技术、质量和稳定性更高:进口呼吸机通常采用成熟的技术和高质量的材料,能够提供更为稳定和有效的治疗效果,并且故障率较低。

2、风噪更小:进口呼吸机往往采用更先进的降噪技术,使得使用时的风噪更小,让用户更加舒适。

3、更多功能:进口呼吸机通常拥有更多的功能和模式选择,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服务。

4、更好的用户体验:进口呼吸机注重用户体验,设计和使用上更加人性化,操作简便,易于维护。

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呼吸机往往价格更高,但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品质和服务保障。如果您拥有足够的预算,进口呼吸机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不过,最终的选择还要考虑到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根据专业的建议和自己的预算做出合理的决策。

进口呼吸机有什么优势?各品牌有何区别?

家用呼吸机是呼吸暂停用户的重要设备之一,而呼吸机发展目前属于成熟产业,机器产品质量都是稳定的,但客观来说,进口呼吸机与国产呼吸机在性能还是有些许差别。因为呼吸机部分核心技术依然掌握进口品牌手中。虽然国产呼吸机部分配件可自主供给,但传感器等关键配件仍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那进口呼吸机在性能质量上有着哪些优势呢?

首先,进口呼吸机在马达反应灵敏、噪音小、气流稳定、寿命长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其次,进口呼吸机通常还配备了更为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更为准确地控制气流输出,提高使用效果。

那各大进口品牌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分别介绍了几个知名进口品牌:

瑞思迈(ResMed):瑞思迈呼吸机是一款高端进口呼吸机品牌,其在响应速度、气流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色,拥有自己的核心算法并且智能化程度高,开创了独有的女性算法,能够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舒适度高,性价比高。

万曼:是德国的老字号品牌,德国制造强劲耐用;实时数据监测功能,使用更加便捷;目标潮气量速度三档可调,满足不同需求;FOT(强迫震荡技术)能精确鉴别阻塞性和中枢性睡眠呼吸事件,舒适性更强。

飞利浦伟康:作为呼吸机领先的制造商之一,拥有在BIPAP、CPAP等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此外,呼吸机还配备了先进的睡眠监测功能,能够监测呼吸、心跳、氧气饱和度等指标,精准控制氧气浓度。

综上所述,挑选一款合适的呼吸机还是很建议选择进口品牌的,进口呼吸机表现出色但其价格相对国产呼吸机也会贵上不少。对于用户来说,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三甲医院对垒国产器械企业,进口采购背后有何玄机?

对155类医疗设备”国内同类产品达不到性能要求”的评价,显然踩中了努力多年的国产企业的敏感神经

文 | 《财经》记者 辛颖 凌馨 赵天宇

编辑 | 王小

2020年8月4日,广州医科大学公示一份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引发轩然大波。

原因在于清单中对155个医疗设备品种的评价均为,”国内同类产品达不到性能要求”,意味着这155个同类国产设备”全军覆没”。

“我从业十多年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大规模的千篇一律地驳斥国产货,几乎把60%的产品都否定了。所以这次在行业里引发轩然大波,我觉得它把国产医疗设备几十年的努力都给抹杀了。”一位先后供职于国际、国内企业的医疗器械销售人员对《财经》记者说。

由于这份采购清单涉及品种范围颇广,也牵连诸多大三甲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共有7家直属附属医院,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其中。

一位药监系统人员则对《财经》记者指出,这样的大三甲医院提出采购要求一定会有清晰的标准和明确的临床需求,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不同的竞标者都对结果有影响,不能根据结果就揣测背后有什么猫腻。

目前清单已被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中心官网删除,该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婉拒《财经》记者采访,表示”学校正在按照相关程序处理”。

为保护国产企业,国内设立了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制度,只有经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审批、被列入清单后的进口产品,公立医院才可以采购。

尽管如此,进口医疗器械在市场上仍占据绝对优势。广东省财政厅统计,国产自主品牌的医疗器械产品占省内使用单位配置的比例约14%。

此次这份清单之所以引发众怒,还在于155类产品”国内同类产品达不到性能要求”的评价,踩中了努力多年的国产企业的敏感神经,从而引发了对标准设定是否合理、采购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猜疑。

国产器械被”打脸”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医疗器械和进口比是有差距,但155个品种全都不达标,略有”偏颇”。

在广州医科大学此次的采购清单中,也不乏一些已经成为市场主力的国产设备。就连这些供职于医疗器械大厂的员工们也在好奇,广州医科大学为何给出”国内同类产品达不到性能要求”的评价。

呼吸机、监护仪,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需求猛增。7月中旬,国内厂商迈瑞医疗(300760.SZ)在最近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称,国际市场方面,从3月起一直是抗疫产品的发货高峰期,并且至今仍未看到疫情的拐点。迈瑞的呼吸机和部分型号监护仪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最讽刺的是,这次疫情期间,欧美都在用中国的呼吸机。欧洲最好的医院有一半的监护仪是迈瑞的,但是(这份清单)马上打脸打得’啪啪响’。”上述医疗器械销售人员说。

在广州医科大学的采购清单上,呼吸机、监护仪都被列为国内同类产品达不到性能要求。其中,监护类设备不满足三甲医院科研需求,采购进口的呼吸机是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

同样经过专家论证,在4月广东省中山市公布的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中,专家对重症监护和手术室专用的监护仪,与急救便携式的呼吸机的意见均为: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在性能、质量和售后无明显差异,允许两者竞争。

干燥箱,被一些从业者视为具有国产优势。在此次的采购清单里,干燥箱用于一般老化和烘培试验、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药物代谢,以及玻璃器皿的干燥。技术并不复杂,国产干燥箱品牌早已有很多了。一位曾经接触过这一行的人士称,多年前国产干燥箱就已能拿出手了。

新媒体平台”器械之家”的负责人石云指出,如心电、消毒、院感、体外诊断领域(IVD)、呼吸类产品,国产质量都没有问题,有些性价比甚至高于进口的,”就像买一个普通的冰箱你可能真的不需要买进口的”。

一位原影像科医生也告诉《财经》记者,”国产影像设备,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CT和钼靶机,有的国产价格比进口少一半,在临床诊断也是够用的。”

“以CT为例,16排、64排这种县医院用的东西,包括三甲医院用的128排CT,其实配件都是同一家的,比如球管全世界都是用美国的。如果不追求科研目的,国产与进口在参数、功能上已经齐平。”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对《财经》记者说。

专家组论证受质疑

“我们觉得可能不是很合适出来说话”,一些国内知名的大型医疗器械厂商认为,清单争议颇多,却选择不予置评。

广州医科大学此次发布的已经是今年第二批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这不是我们一家医院,是整个附属医院系统的采购,品种比较集中。”

为了能够减少各医院重复申请、提高效率、降低评审费用,广州医科大学采购中心统一为各附属医院组织了进口设备采购的论证,”统一论证、统一发文、统一使用”,几家医院共享一份进口产品清单,最终出现了这批155个品种的”大清单”。

不过,根据广州市政府采购平台上发布的招标信息来看,仍会以各医院为独立主体,公开招标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医科大学对155个产品的论证,是由一个5人专家组组成,包括1位法务,4位技术专家。

上述原影像科医生觉得这很离奇,”没有哪个专家可以熟悉这么多的专业领域。”

“其中一位是广东一个高校门诊部的老师,坦率地说,相当于是一个学校校医院的人,这就相当于让小学老师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卷。”上述医疗器械销售人员说。

广州医科大学并没有公布此次专家论证的全部细节。可以对比参考的是,在中山市卫健委组织的进口医疗器械论证中,对134个设备进行论证,有7位技术专家,覆盖医学工程学、影像学、泌尿外科、医院管理、检验、生殖、神经病的不同领域。

即便是进口设备更优,专家也会采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中山市的专家论证中,对39个品种的评价为:进口设备较国产设备性能优秀、功能丰富、质量稳定且售后完善,建议进口。

这其中就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血管造影系统等,它们也在广州医科大学此次采购清单之列。

“医院肯定不会自己随便划定一个范围,招标采购信息都必须挂网公示,上级审批,各方监督,非常谨慎。”一位二级公立医院副院长对《财经》记者说。

由于专家论证公示是医院正式招标前的最后一环,因此也成为外界提出质疑的好时机。尤其对于后来追上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有了自己的产品后,会面临这样一个现实:进口产品占比已经很高,国产很难进入市场。

如何撕开这个口子,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方式。有国内器械企业曾采取的办法是,主动去质疑一些医院的进口论证公示,以此逐渐打开国产产品的销量。

医院为何这样做?

为提高医院的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占有率,7月,广东省财政厅在公开回复中强调,省级进口产品清单,每年都要重新专家论证,一旦有国内产品达到参数要求,就将被移出清单。

进口医疗设备采购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四川省财政厅《2018—2019年度省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医疗设备从上一年度的93种缩减到39种,一次性减少54种。

其中有15类医疗设备全部要求”用于临床工作的,应使用国内产品;三级甲等医院用于大型复杂手术、科研的,允许采购进口产品”。而在此之前只要求”二甲(含)以下医院(或单位)应使用国内产品,二甲以上医院(或单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

浙江省也计划单独为国产设备配置编制规划,为医院配置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预留充足规划数量。

公立医院需要更充分的理由采购进口设备。”国内同类产品达不到性能要求,这有可能是总代理商替医院写材料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理由搞的。”一位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员工猜测。

也有进口医疗器械企业员工认为,”155个品种都用同一个理由,可能只是工作人员偷懒而已,不能代表医院的真实理由。其实表中财政资金采购的产品,国产设备的水平确实略欠缺,但自筹资金的产品主要看医院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采购主体中,确实有一个目标——广州呼吸中心,早在建设之初,投资20亿元的广州呼吸中心的目标就是成为国际科技龙头。7月8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曾是医疗器械代理商的石云,也从行业内了解到,广州医科大学旗下可能有一个新院区正在建设。

此次广州医科大学的采购清单中,有15种设备明确标注是为已经建设大半的呼吸中心采购。就包括监护类设备、呼吸机、除颤监护仪等。

如果是追求高精尖,陈红彦认为,可以理解这些专家给出的评价,”尤其是高端设备,像这样的大三甲必须更领先,比其他医院能够更早看出来,或是诊断疑难杂症”。

不过,在公示的清单中,即便是呼吸中心,也没有表示全部采购进口设备。如除颤监护仪、电动危重病床的介绍中指出,国内产品没能满足三甲医院对于危重病人护理要求,申请扩大至可以选择进口产品。

“由于合规要求,进口医疗器械的回扣空间要低得多。”上述进口医疗器械企业员工认为,这不会是左右医疗机构选择的主要原因。

利润空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医院最终的选择。”广东的情况比较特殊,是中国医疗设备成交价最高的地方。”上述医疗器械销售人员介绍,同样的产品,在广东的出售价可以达到其他地区的1.5倍,”经销商代理采购非常盛行,决定医院采购的不是性能、价格。在广东第一要素是这个项目里,经销商利润的绝对值有多大”。

上述医疗器械销售人员也明白这里的利益驱动,”大家更愿意做最赚钱的那个生意。因为国产的设备本身就是替代,它的终端成交价就比进口的便宜,所以利润的绝对值赶不上进口的,因为进口产品总价高,就好比在机场卖农夫山泉,就算标价10元也赶不一瓶依云的价格。如果利润率低于30%,广东的经销商根本不会碰。”

面对来自市场、技术等各方面的挑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医疗器械蓝皮书)主编耿鸿武对《财经》记者指出,”国内医疗器械首先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其次是积极技术创新,第三是树立和打造品牌。电视、手机行业近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医疗器械行业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