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执行法官!把拖了咱近8年的工资一分不差的讨要到手,这么寒冷的天气,您辛苦了!”“我老伴身体不好在住院,这笔执行款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两位申请执行人在寒风中紧握着执行法官的手,激动地递上了亲笔写的感谢信。
讨!
刘某某是个体电焊工,朱某某提供钢模租赁服务,两人先后在2015和2018年经朋友介绍在被执行人王某某承揽的工程中从事劳务,但在工程结束后,被执行人王某某始终以单位工程款未付为由拖欠上述两人的劳务报酬共计6万余元。
从2018年年底至今,本案的二位申请人共12次前往被执行人王某某家中讨薪,但王某某似人间蒸发,毫无行踪可循。二人无奈向法院起诉,后申请强制执行。此时,将老百姓“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执行法官的身上。
寻!
在执行案件立案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启动执行程序,向被执行人送达传票、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材料,但不出所料,寄出去的文书犹如石沉大海……
通过多轮网络查控分析,被执行人名下看似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如果迟迟未有新的财产线索,本案当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执行法官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决定再试一试!
次日,执行法官打印出被执行人王某某的照片,前往其曾经活跃的区域进行摸排。在与某烟酒店老板交谈的过程中,其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王某某曾经身穿我市的开发区某企业的厂服出现过!顺藤摸瓜,执行法官迅速与该企业相关人员联系,核实了王某某的相关信息,并锁定了王某某目前的居所——翠湖一路的某小区内!
拘!
1月16日清晨7时,小雨,天蒙蒙亮,某小区楼下,警灯闪烁。“砰,砰,砰,王某某,开门!”“谁呀?”“我们是铜官区法院的法官,现就你与刘某某、朱某某劳务纠纷系列案对你依法拘传,马上开门!”此时,刚从睡梦中惊醒的王某某身着睡衣,从门后探出了脑袋,对于眼前执行法官的到来,眼神从迷茫变成了意外,从意外变成了惊恐不安。“请你立刻换好衣服,和我们走一趟吧。”“别别别,马法官,先别拘我,之前确实是我无视法律,对法院的传唤不管不顾,您就给我30分钟,我这就打电话筹钱,我真的不想在看守所过年啊!”此时,被执行人王某某才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立刻发动亲朋好友,凑齐了2万元汇入法院账户,并以自己的工资做担保,承诺对剩下的欠薪在半年内分期履行完毕。而两位申请人也现场同意了王某某的请求。至此,两起拉锯8年多和6年多的劳务纠纷案件圆满执结。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是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公里。越是“年关”将近,我们越是咬紧“牙关”!加班加点加油干,但使群众笑开颜!
2023年6月29日清晨,在机器设备的轰鸣声中,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三局承建的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二期)一标段项目主线结构全线贯通。该项目是华中地区首条规模最大的地下环路工程,也是武汉市第一条与地块地下空间融合共建的城市交通隧道。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实现武昌滨江核心区停车资源共享,缓解核心区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到发与越江交通的服务水平。
首期主线结构全线贯通的一标段包括1.7公里主环路和1.8公里匝道。地下环路主线依次沿经二路、武车二路、武车中路、纬二路道路下方布置,局部穿越过江隧道、轨道交通,设有“5进6出”11个出入口,分别布置在临江大道、武车二路、武车中路、经二路等通行能力较强的主、次干路上,便于交通集散和越江跨区交通。
“此次全线贯通的一标段主线结构全长1.7公里。项目临近长江,自开工以来,克服疫情防控、交叉施工、汛期防汛等重重困难,通过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保质保量完成一个个重要工程节点,才实现了主线结构全线贯通这个令人鼓舞的成绩。”项目经理蒋少武介绍到。
项目凭借技术创新,创造性地发明并运用了低净空风道板钢模台车技术,让狭小空间不再成为阻碍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大幅度地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约了施工成本。据了解,项目的这项技术不仅在2022年申请到了国家专利证书,并且还在今年1月荣获省级工法称号。由于施工主体位于地下,光线有限,视线不明,项目通过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时监测施工作业人员位置,保证建设者们的安全,实现了项目零事故的承诺。
同时,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主线结构全线贯通标志着项目即将进入到匝道施工的下一阶段,项目将继续秉承中建三局争先精神,抓紧施工生产,抓牢安全底线,严把质量关,努力为滨江商务区的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武汉市的建设贡献三局力量。
据悉,武昌滨江地下空间环路项目是武汉市重点项目,由武汉市武昌滨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参建,是华中地区当前规模最大的地下车库联络道工程,也是武汉市第一条与地块地下空间融合共建的城市交通隧道,包含3千米主线及3千米匝道,共设19个地块车库接口,串联2.3万个停车泊位,拥有13条匝道衔接市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