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红色地毯价格多少,以及红色地毯价格及图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脚不沾土怎说为农”?麦田铺红地毯看似滑稽,实则深得农民欢迎
红地毯走进千家万户……
脚不沾土怎说为农……
进入5月被网友誉为“烧烤之城”的淄博,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心。淄博的“政通人和”和“廉政为民”标榜了为数不多的“城市灯塔”。如果说淄博的火,火的有道、火的应该。
那么,河南周口沈丘县的火就有点莫名其妙。
“红地毯走进麦田,指导专家昂首阔步……”
这好看又好笑的面子工程,把一心为农的心意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百姓能吃的好穿的暖真是煞费苦心,值得表扬点赞,深得农民欢迎。
实则,那一茬又一茬倒地的麦穗,才是农民心里最真切的声音。
然而“红毯进麦地”这已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它就像明星走红毯一样似乎成了田间新风尚,成为了专家和领导们一件约定俗成的共理。
明明是为民办好事,老百姓为啥不识趣?
红地毯铺到田间了,意味着文明又向前进了一大步!红毯进麦地这件事很快成了网络热搜,估计主办方也不曾想,就一个小小观摩会竟引来多方观众有点受宠若惊。
事后,该事件引起网上广泛热议,涉事公司称:已按赔偿把损失给到农户。按理说事件至此应该收尾,但网上铺天盖地的那些骂声,绝不是上纲上线。
只能说,这件事怪不到专家领导头上,只能说这个办事人员没把事儿办好,你铺一个绿色的也好过红地毯,这下领导为难了,让领导伤脑筋了。这样的图片是宣传领导,这不是在给领导上眼药吗?
那么这一次为什么民众反应会这么大?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因素:
观点一:脚不沾土怎说为农。
这也是争议的关键处。这些年专家的名声不太好,说空话白话张口即来,总结就三个字“假大空”,在见识过专家“胡搅蛮缠”后大部人是没有好感的。其次口口声声说为农,那整那么高调又是为那般?是作秀还是走过场?
再一个一切不符合农村实际形式的助农,都太假。
既然要爱农助农,反过来用红毯压平麦地作何解释?连最基本的粮食节俭都不顾何谈为农。我想这应该是多数人会如此气愤的原因。
观点二:国家政策
2021年4月29日自《反食品浪费发》公布起实施后,第一条即明确规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坚持多措施并举,综合治理减少粮食浪费。
听的多了心里那份节俭就更重了,见不得铺张浪费。但在实际执行中事实往往与制定方针相悖!尤其是一些空口喊话却从不经半点农事的这群人跳的最欢。
因此农民也好百姓也罢对这一类事和人可谓深恶痛绝。
还有一点,一边喊口号一边不干人士,让本就困苦不堪的农民心中有怨言。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回应的一种方式。
再则,涉事公司是为举办小麦新品种而举办的品种观摩会,看似助弄实则是为兜售新品种小麦而设下的一个大舞台,本质上是一场利益上的生意经。
换而言之,农民好不好与种子公司无关,助农也只是托词。
从始至终种子公司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卖种子。综合而言于农民无益于种子公司有益。这才是这场举办会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你看农民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处在了整个生态社会的底端,干活累收益与付出相差甚远。
但他们却为全国至少8亿以上人口提供了最有利的粮食保障。
而他们得到的仅仅只有少的可怜的血汗钱。
结合上述所言,我们再看这件事网友反应大并非上纲上线。换句话说,这种以浪费粮食破坏粮食的行为达成目的的事件,应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而非草草了事,警告罚款了之。
从表面看一张10几米长的红地毯,沿着麦地铺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即美观又能达到观摩大会目的可谓一举两得。可实际上压塌下去的是实实在在的麦粮,是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事虽小但这风气可一点儿都不好。
它的影响面不仅局限这一亩麦地,还有更深远的。
所以你看,真正一心为农的绝不是那些穿着上衣表光鲜、面如冠玉的专家和领导,也绝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半生不经农事大腹便便的上位者。真正为农的你会发现他和农民没啥区别。正如袁隆平在世时曾对农研队员说的话:
“我们学农业的一定要实践,我不会带任何不想下地的人。”
时至今日,再度想起袁老这句话,仍旧倍感欣慰热泪盈眶。再看看现在的三农都成什么样了?还是无比怀念有袁隆平的那些日子。一个真心为农的好院士。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类现象发生?
这里面有历史因素也有时代因素。我国是一个超级农业大国,用仅有的18亿亩土地养活了14.5y亿人口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壮举,这其中5-6亿的农民功不可没。
如果说以往我们是感谢农民,那么现在农民在一些人眼中宛若尘埃。
他们当中绝大部分看不起农民,瞧不上农民这个身份。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也被这一部分继承,久而久之仇农的人就出现了。说你你看,但凡对农民不友好的相关策略大多是这一波人搞出来的。
还有一部分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只看效益不看过程付出。
对农民的苦和对国家制定方针路线视若无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有悖民愿偏偏剑走偏方。还有一部分子羽身份崇高有点文化,到哪儿都得万众瞩目。
生怕踏的一脚泥巴。
说是知识分子,实则对农业一窍不通只懂纸上谈兵。这一类人很多大有人在偏偏话语权还就被他们把握。长此以往,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
红地毯进麦田不是唯一,还有玉米地。
2020年10月12日,一条名为《教授庄稼地里走红毯》的视频火了。庄稼地本是最接近土地的地方,却铺上了红毯。据说是为了见证一个新纪录的诞生。
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
因此这批专家就是来见证新纪录的。但做法过于高调,受到不少网友诟病。此前曾有过规定要减少会议,减少仪式,一般活动不允许“摆满鲜花”“红毯铺地”。
我们明白大家是为了尊重专家们,但表达的方式确实太过。
不伦不类,反而得了个好大喜功的名声。
有网友表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敢铺一个敢走的表面问题,其暴露的依然是形式主义根深蒂固的问题。再比如去年贵州举办的玉米地交流活动,为迎接专家也特意铺设了地毯。
主办方解释:这铺的只是土方布,因为刚下过雨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
不存在砍玉米的情况。网友这才释怀。
多年来有关三农铺地毯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正面直视问题的关键时刻,老百姓不满意那一定是有原因的,希望这种作风就此止步。
我们在回归本次红地毯进小麦地的事情,为什么有了前车之鉴,依旧有人大操大办,我认为这是抱有侥幸心理因素,以及对国家规定的漫不经心。
尽管工作人员解释:地毯下的路面是小路,但这仍旧不是可以回避的理由。事实上在农村待过的人都清楚,田间小梗一般不过小腿长宽,甚至更少。目测还红毯怎么也有1米。两边压倒的小麦是最好的证据。
先不谈是否按规定办事,仅仅铺红毯这一项就很让人心中不忿。
明明是观摩会,何必搞的向走秀一样,试问脚不沾土怎说是为农……该事件上升热度后,当地农业局称:该活动没有报备,正在调查核实。
我看就目前趋势,大概率又会是和气生财,一笑带过。
其实农民要的很简单,不给农民添麻烦、提高收购价格就是最大的好!这些年尽管各项惠民政策尽出,实际上,真正到农民手里的不过千分之一。
只要不添乱,那就万事大吉咯!
红地毯事件再发酵,网友质疑:为什么是红地毯,而不是黄胶鞋?
5月10日,河南某种业公司在周口沈丘县举办观摩会,现场铺设的红毯被质疑损坏麦田。11日,参会的工作人员表示,红毯下面是预留的小路,红毯略宽,导致两侧的小麦被压弯。当地农业农村局人士称,正在调查核实。
现在网友最关心的事是,谁让铺的,为什么不把红地毯变成黄胶鞋?也和农民沾沾地气?
据有关媒体报道,活动前几天,就有好多小车前来做准备工作。
据当地农民说,有政府工作人员,也有公司人员,他们是为这次参观会做准备工作的。有网友质疑说,肯定是领导同意这么做的,一个工作人员也不敢做主。
网友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惹得祸。
一个院士曾经天天穿着黄胶鞋,泥里去水里踏。
有网友调侃说,官不大,架子不小。
也有网友说,这件事应该给人们一个交代。也有网友说,水没了,鱼怎么活?
愿官方尽快公布,给老百姓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