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百事纯净水1.5l价格,以及百事纯净水还能喝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百事可乐卖高端水,套路能玩转吗?
百事可乐要卖水了,按照百事公司CEO Indra Nooyi的说法:百事公司对碳酸饮料的单一投入已经成为过去。
我们且不管这是不是百事为自己在可乐市场的疲软表现找借口,我们关注的是,饮用水市场是否真能给百事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据说这款定位高端的优质纯净水将于明年2月上市,品牌为(Premium Water Brand )Lifewtr。
我们看“Lifewtr”这个词,第一眼的感觉 Life water,“生命之水”,听起来就很牛逼很有玩概念的味道。而据百事可乐介绍,这是一款“PH平衡、添加电解质改善口味”的纯净水。
最近关于饮用水PH平衡和电解质的概念很火,所以,百事Lifewtr也不会放弃这玩意儿。
高端的生命之水
显然,百事自己也并不寄希望于这个概念来吸引消费者,毕竟这种概念只是一时的,在快消品行业,概念是一个接一个,单纯玩概念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百事这次在包装上是煞费苦心。
不得不承认,这个包装还是很有看头的,线条感强烈,色彩丰富,还有极具后现代感的涂鸦,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其他的水摆在一起,存在感还是十足的,但是,这些就够了么?
首先我们从它的定价来看,这个水有700毫升和1升两种规格,建议零售价跟依云水差不多,分别为2.06和2.07美元。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是小贵,而是很贵了。
任何产品,其价值构成要素不外乎产品本身价值和附加价值两个方面,在这里,水是产品价值,包装是附加价值。问题是,这个附加值能达到多高?
如果说你定位高端,那么你凭什么高端?
高端与低端的差异除了价格之外,还需要让消费者必须有很明确的感知其差异性。如果仅仅是因为你的水具有PH平衡、添加电解质改善口味的原因,显然还不足以支持这个定价,为什么?
因为从消费者来说,你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无法明确感知的,即消费者在喝这个水的时候,很难和其他普通的水喝出差别来,所以很难产生溢价。
这和高档服装,汽车不同,因为高档服装,一摸,一穿就能让消费者清楚的感觉到和低端的服装有什么不同;汽车也是如此,高档汽车无论从外观还是乘坐体验来看,都能让人很明显的感觉到差异,所以我们才会愿意付更高的价格去买。而这个水,除了包装好看点外,显然还缺乏足够让人花更多钱买单的理由。
穿了好看的马夹你还是水
即便百事一开始就宣称是定位高端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产品的属性来看,显然这个包装是为年轻时尚群体而打造的,可问题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多数年轻群体都还在为未来而奋斗中(富二代除外),对他们来说,这个水是不是有点太奢侈了点?
我们知道,水是一种重复消费频率极高的产品,多数人也仅仅是把水当做是解渴的产品,基于这种产品普遍的属性,无论你再怎么高端,你也只是一瓶水,这种印象在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心中是难以改变的。
即是说,水这种产品的属性就决定了这个产品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实现较高的定价,也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定出高价,为什么?
水本就不属于稀缺性资源(干旱地区除外),在多数人的眼中,这种产品的成本是极低的,一种成本极低的产品却卖出了高价格,大多数人在心里是难以接受的,凭什么?
该包装设计由擅长大型艺术作品的Jason Woodside,Craig Redman 和Maier 艺术家团队以及从事公共空间壁画创作的艺术家Momo为其设计。
长得好看,就是贵。你当是叫小姐啊?
即便你这种水确实要比其他的好,生产成本更高,但是,你也不能高出太多吧。
就像当初的恒大冰泉,一出来就摆出高端水的架势,5块一瓶(其实这个价一点儿也不算高端),但结果怎么样呢?广告狂轰滥炸了不少,销量却怎么也上不去,今天还是回归大众,两块钱一瓶,买的人依旧寥寥无几。
对一般人来说,这种水偶尔喝一次还行,作为日常口粮,似乎还喝不起。这就决定了这种水的销量注定不会像其他日常饮用水那样有很大的销量。如果不能达到一般饮用水的销量,那么百事公司对此寄予厚望的业绩增长,似乎就不太现实了。
你喝的是创造力
那么,我们再回到上面的问题,百事的这个包装能支撑其高昂的定价吗?
不错,这个包装比大多数水的包装要漂亮,看起来很有创意,可我喝水的时候,喝完随手就扔了啊,你这种瓶子我也不能留下来做其他用啊。所以你的附加价值在这个时候就大打折扣了,缺乏延续性,自然很难支撑这个定价。
为什么很多产品,套个包装就变得高大上了,从根本上上来说,是产品的属性决定的。但是水这种产品和其他的产品又不一样,其附加价值很难像某些保健品或礼品那样高到离谱。
这不仅仅是产品属性的问题,更深层的原因是人的认知习惯使然。喝水这种小事,无论多么高端,在人的心理是很难感觉出面子,品位来的。因为这个商品存在的时间很短,口渴了买一瓶水来喝,快的几分钟就喝完,瓶子就扔了,都不会有多少时间拿在手上炫耀,如何体现附加值?其次,水也很难作为礼品送人,更谈不上面子,那么,还有多少人会付这个高价呢?
显然百事并不这么看。
百事公司全球饮料集团总裁Brad Jakeman表示:“Lifewtr希望参与到艺术、时尚、设计等领域中,与新兴艺术家一起展现创造力,并将他们的创意作品推广给千禧一代。”
百事可乐称:你喝的不是水,是创造力。
听到这话我就笑了,拜托,我口渴了想喝水的时候,头脑里根本没有什么狗屁的创造力。
说实在的,即便你每天变换一个包装,我也不能把这些都收集起来然后启发我的创造力啊,没那个闲情,你当是捡垃圾卖水瓶的啊?
而所真正的创造力,那一定是要用户参与到其中并能实现不同方式和创意的玩法,而百事所谓的创造力,仅仅是在包装上弄些好看的图案,但是,这个关用户什么事呢?
像乐高颗粒那样的创造力,你这个水仅仅靠这个包装来玩,显然诚意是不够的,用户也不会为你所谓的创造力买单。
所以,我们说,百事想要通过变脸的这种套路,显然还不够,不信我们且拭目以待。
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更多精彩,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品牌维观”,最有趣的品牌专栏,只想让你看得爽。
为何瓶装水有保质期,喝过期纯净水有何风险
瓶装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会定期购买瓶装水。然而,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瓶装水有保质期?如果喝了过期的纯净水会有什么风险呢?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首先,瓶装水有保质期是因为瓶子本身的材质和封闭方式并不能完全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滋生。虽然瓶子表面可能看起来很干净,但实际上,它们可能会受到空气、灰尘、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厂家会根据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条件来估算瓶装水的保质期。超过保质期后,瓶装水可能会发生质量变化,如味道和外观的变化,以及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可能引起健康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喝过期的纯净水会有什么风险。纯净水一般是经过多道过滤和消毒处理的,不含任何微生物或有害物质。因此,相对于普通的自来水,喝过期的纯净水的风险相对较小。然而,如果存放不当或瓶子损坏,也有可能会被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污染。如果喝了过期纯净水并感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总之,为了保障健康,最好还是遵循瓶装水的保质期并注意存储条件。
为了避免饮用过期的瓶装水带来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购买瓶装水时,要选择信誉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的厂家。其次,在存储瓶装水时,应该将其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最后,每次打开瓶子后,应该尽快饮用完或者及时封上盖子,避免细菌的进入。
1块钱的水不见了,是我们把它喝亏了?
酷玩实验室作品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微信ID:coollabs
没想到,“糖水爷爷”也遭到网暴了。
不久前,在湖北武汉卖饮品的谢永安,因坚持不涨价、2块钱无限续杯、老人小孩免费,而登上了热搜。网友们感动之余,纷纷呼吁奶茶店过来学习。
不料,最近几天,不少“严苛”的网友开始指责他糖水不卫生,甚至造谣说他卖糖水是由于子女不孝顺……
8月11日,糖水爷爷的回应再次成为热搜话题。
老人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很孝顺,自己做生意每天都会内外清洗这些器具。
最让老人难受的是,自己的孙子哭着跟自己说,老师同学询问,爷爷卖的糖水“是否干净,吃了是否会拉肚子”。
人言可畏。
老人说,网上的言论已经影响了家人的生活。自己已经决定不再出摊了。
采访中,有一幕让我很触动。
当记者问,周边卖糖水的四五块起步了,你为什么不涨价?
住在700元/月的出租屋内的谢永安,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不好意思把一杯水卖太贵”。
我觉得,这也是最初糖水爷爷受到关注的最重要原因。
这年头,把水当水卖的人,真的不多了。
这一点,想必大家都能感受到,尤其是最近俩月,格外明显。
全国不少地区,从6月13日以来,已经连续50多天持续高温。热射病案例报道,也比往年多出很多。
根据某线下零售品牌透露,由于高温,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饮用水消费明显增长。
细心的网友,应该已经发现,1块钱的水基本消失了。
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货架上的瓶装水琳琅满目,一眼扫过去,2块钱的农夫山泉、怡宝,3块钱的百岁山,5块钱的昆仑山,甚至十几块包装精美的瓶装水比比皆是,唯独不见1块钱的瓶装水。
更细心的网友应该注意到,这不是最近发生的事。
大概是2015年之后,就很难在超市、便利店见到1块钱的瓶装水了。
是1块钱的水不赚钱吗?
要知道,就在3年以前,糖水爷爷谢永安卖的8款糖水,价格一直都是1块钱,畅饮。
并且,这可是糖水。有糖,有水。
那么,问题是不是出在瓶子上?
某山泉负责人在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是这样解释的,“瓶子包装成本较去年上涨30-40%”。
不过,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我发现,真相似乎并非如此……
关于瓶装水,有个经典画面。
在一次央视谈话节目中,宗宗庆后大吐苦水,称卖矿泉水不赚钱,纸箱、瓶子、运费都要钱,结果曹德旺当场怼道:“那个赚死人,赚疯了。”
曹德旺紧接着追问:”我弟弟也是做这个东西的,在福建都卖疯了。宗先生如果不介意的话,我马上回去让我的弟弟到你那边也建一个这样的厂。”
宗庆后听了哭笑不得,转头回避。
2010年,当时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靠卖水、卖饮料成为内地首富,身价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百度CEO李彦宏。
截止到2013年,宗庆后已经坐了3年内地首富的宝座。后面他不再是首富,不是卖水不赚钱了,而是……有更赚钱的人出现了。
2021年,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以更高身价卫冕了亚洲第一首富。
所以,你觉得,卖水这事,能不能赚钱?
为了更直观感受到水的“价值”,曾有网友做过这么一个“无聊”的对比,1斤小麦,和1瓶大概1斤的水。
即使今年小麦收购价创下历史新高,1斤也只有大约1.5元,一瓶水价格却普遍在2元以上。
1斤农夫麦,还是远不如1斤农夫水。
水,到底比粮食贵在哪儿?
我们以现在国内瓶装水市占率第一的农夫山泉为例算笔账。为了避免疫情干扰,采用疫情以前的数据。
由于瓶装水,规格比较多,380ml、550ml、1.5L、4.5L、5L等等,企业对外数据中多采用吨价。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9年农夫山泉饮用水每吨的售价为1072元,毛利率为60.2%。
按常见的一瓶550ml计算,农夫山泉卖给下游经销商的出厂价约为0.5896元/瓶。
毛利率60.2%,那么每瓶水的出厂成本就是0.23466元。
这个价格,并不只是水。还包括瓶子、包装、人工等费用。
根据研究机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各项要素的占比。其中,水、糖、果汁等原料成本一共占据11.8%。
那么折算到每一瓶550ml瓶装水,水、糖、果汁等原料的总成本不高于0.0277元。
但这么算,水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就比较含糊了。
一方面,由于这是各种类型原料(水、糖、果汁等)的混合,水的成本应该更低。另一方面,农夫山泉卖得有天然水,也有矿泉水。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矿泉水比天然水成本要高。
目前,农夫山泉有11 个水源地,其中8个是天然水水源,3个矿泉水。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直接从自然资源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应当申请领取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矿泉水的勘查、开发和利用也需要取得国家的“采矿许可证”。
开采矿泉水不仅申请费用昂贵,难度较大,除了水费,还需要向国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产资源开采税。
那么一瓶矿泉水会比一瓶纯净水贵多少?
2019年,安图伊利长白山天然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以313.6万元的价格获取了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的探矿权。
根据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官方网站上的探矿权转让公示,每天开采的上限为3597吨,探矿权还有2年,那么该矿产可供开采的水储量约为262.5万吨。
以此计算,一吨天然矿泉水的探矿权成本只要1.19块钱(313.6万元除以262.5万吨),分摊到每瓶550ml的瓶装水中,单瓶水的成本为0.00065元。天然水成本更低。
不过,矿泉水还会有一个额外成本,运输费用。
天然水是可以在各地区就地取材的,矿泉水就要从固定水源地“搬运”,比较麻烦,成本也更高。
事实上,国产瓶装水市占率最高的农夫山泉,主打的2元一瓶的水,是成本更低的天然水。
因此,每一瓶550ml瓶装水,水、糖、果汁等原料的总成本大约0.0277元。其实是和其他饮料“平均”的结果,水本身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也就是说,一瓶水价格比一瓶小麦贵,并不是瓶内的水。
那么,瓶装水卖到如今的价格,是不是因为瓶子、包装等成本不断提升呢?
瓶身材料PET和包材,共占了成本的63.1%,也是瓶装水最主要的成本构成。
前面提到,每瓶水的出厂成本就是0.23466元,算下来,PET和包材的成本约为0.15元。
不得不说,这两年,瓶子、包材等原材料成本变动的确很大。
例如2022年,受疫情影响,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PET价格基本都在8000多元以上,最高甚至到达9800多元。
在疫情前的2019年,根据据隆众统计,华东市场聚酯瓶片(PET)水瓶级均价为7400.44元/吨。
原材料价格波动确实不小。
这样剧烈的成本变动,会造成瓶子成本抬升多少呢?
我们以2019年的PET的均价7400.44元/吨来计算,一个瓶子18克,那么一吨PET能产5.5万个瓶子,平均下来一个瓶子成本0.13元左右。
均价哪怕涨到10000元/吨,成本也就是0.18元左右,也就多了几分钱而已。
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其他办法降低成本。例如我们之前算的农夫山泉2019年一个瓶子的成本是0.074元,为什么它会比市场均价便宜4分钱?
一方面是因为采购的量足够大,有议价权。2019年农夫山泉包装水的销量是 1338.2 万吨。这样量级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是惊人的。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通过提前囤货“锁价”来稳定成本。
而如果和10年前相比,瓶子、包装原材料涨价造成瓶装水价格上涨的“借口”更是立不住。
事实证明,10年前遍地1元瓶装水的时候,原材料PET价格比现在还要高。
2010年,PET由于产能不足,价格高位运行,在13000元/吨左右,2011年后,随着产能不断提升,供求平衡,价格才开始震荡下降。
在原材料这样的高位下,瓶装水却打起了价格战,比谁价格更低。
2010年5月底,有报社记者走访了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等多家商场看到,多个大品牌的瓶装水价格都纷纷跌破了“一元关”,进入“毛时代”。
其中,550毫升装的康师傅矿物质水一瓶售价为0.78元,普通装农夫山泉从1.3元/瓶跌至0.95元,600毫升装统一矿泉水从1元/瓶降至0.65元,百事纯净水从以往1.1元/瓶售价调至0.95元,乐百氏纯净水从1元/瓶调至0.7元。
事实上,其他瓶装水的成本甚至比农夫山泉更低。
例如2块钱的怡宝、娃哈哈、1块钱的冰露等也主要是纯净水。跟农夫山泉的水成本差不多,都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康师傅、冰露们的原材料成本更低。就拿冰露来说,瓶身十分轻薄,只有11克,经常会遭到“瓶子拧歪了瓶盖还没拧开”、“用力一拧挤出半瓶”的吐槽。
我们同样以2019年的PET的均价7400.44元/吨来计算,一个瓶子11克,那么一吨PET能产9万个瓶子,平均下来一个瓶子0.08元左右,比农夫山泉的0.13元又低了5分钱。
除了瓶子,它们在包材方面也在想方设法节省成本。例如我们经常能看到瓶装水的包装用的收缩膜,而不是价格更贵的纸箱。
也就说,现在的瓶装水,和10年前相比,水的成本变化不大,一直在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至于成本占比中最高的瓶子包装来说,成本或许并没有提升,甚至由于产能周期以及采用更轻薄瓶身而有所下降。
那么,为什么2015年前后,瓶装水普遍开始涨价了?
这一年5月,的确发生了一件大事——包装饮用水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实施。
这个新标准最大的改变就是,包装饮用水不得使用任何“活化水”、“功能水”、“小分子团水”等不科学的内容,不能以水以外的任何一种成分来命名。
新标准一出,此前各个企业大力宣传的富氧水、富氢水、矿物质水等等“重新发明水”的神奇故事就讲不下去了。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通过喝水的确是可以补充矿物质,但效果微乎其微。
以钙离子为例,一般人平均每天摄入的钙约400毫克,成年人的参考摄入量大约在800毫克-1200毫克每天,以1000毫克计算,还有600毫克的缺口。而矿泉水钙含量高的也不过30-40毫克/升,想要通过喝水补钙,每天需要喝16-20升水。
一般人一天喝不了这么多水。事实上,人体说需的这些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只要能正常吃饭,每一项都不会缺。
说白了,瓶装水企业此前或多或少延续了“喝了XXX,吃饭就是香”的保健品套路。强行制造健康焦虑,为自己家的水赋予差异化的功能。
2015年之后,瓶装水,就只能是水,不能再是每天都要进补的“药”。
瓶装水的“神话”被戳破,打法也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瓶装水利润率虽高,单瓶利润很低,要赚钱得靠规模效应,而要产生规模效应,自然是把渠道铺的越广越好,谁能利好渠道,谁就能赚钱。
瓶装水最初的集大成者是宗老板的娃哈哈。
1994年,娃哈哈与经销商建立联销体并实行保证金制度。所谓“保证金”,就是一级经销商拿货必须给娃哈哈提前打款,作为“保证金”,保证金由娃哈哈支付利息;在经营过程中,每月进货前经销商必须结清货款,娃哈哈才予发货;销售结束后,娃哈哈返还“保证金”,并给经销商返利。
宗庆后起“联销体”这个名字,意思是娃哈哈和经销商联成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赚钱。
靠着这招,娃哈哈编织了700余家遍布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数目庞大的批发商、销售终端组成的营销网,使得公司新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扑向全国数百万个零售终端。
1995年,新产品娃哈哈纯净水上市,一夜之间引爆了市场,各地的订单如雪花般飞来集团总部,联销体模式大获成功。
但联销体的产生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的联销体开了先付款再卖货的先河,触动经销商的利益,引发当时引起很多经销商的不满和抗议。
那为什么他们最终接受这个设定?
因为当时娃哈哈的大单品好卖,如娃哈哈AD钙奶,营养快线等,为了不失去这个品牌商,很多渠道商只能选择接受。
当时宗庆后就表示:“娃哈哈做生产,经销商搞销售,目标都是赚钱,赚钱才是硬道理。有钱赚了,什么都好说;没钱赚的时候,谁也不会跟你讲道理。”
2015年的新标准,规定了水只能水,却大大利好“大自然的搬运工”。
不过,在此之前,农夫山泉就已经在用赚更多钱的方式,和经销商们“讲道理”了。
早在2012年,农夫山泉瓶装水就从1.5元涨价到2元,有了更大利润空间,就能更多让利给经销商。
虽然,合作很多年的经销商对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不过,当另一个品牌分钱更多的时候,故事就变了。
前段时间,记者采访了王府大街旁开超市已有20多年的一家社区小超市的老板。
对于1元水的消失,老板解释称:“相对于2元甚至更贵的水,我们这样的小超市卖1元水不合算。”如果一瓶水1块钱,他们超市能赚到的大概是2毛钱到3毛钱,如果这瓶水是2块钱,他们就能赚到5毛钱以上。
“同样规格的瓶装水付出的劳动都差不多,占据的货架位置面积都差不多,你说你要是店主是不是也会卖2元的水,而不卖1元的水呢?”
让超市老板选择2块瓶装水的原因,除了毛利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商铺的租金越来越高了。
近10年来,各大城市商铺房租成本不断上升。例如北京从2009年的4元/日/平方米,涨到2021年8元/日/平方米,上海从2009年的2元/日/平方米,涨到2021年8元/日/平方米,10年间涨了2-4倍。
就这样,2015年之后,迅速崛起的农夫山泉,顺手终结了1元水时代,带领整个行业进入2元水时代。
1元瓶装水,曾经独霸天下。如今,市场占比大约只有1/5,并且以每年两位数的降幅快速迈向濒危、灭绝。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作为消费者,以更高价格买到了“更高端”的瓶装水,作为瓶装水企业、经销商、房东,也赚到了更多的钱,大家“都”赢麻了。
尾声
2000年,当时国内主要瓶装水企业卖的都是纯净水。
做新闻、卖保健品出身的钟睒睒,决定搞个大新闻。
然后,我们就看到农夫山泉发布会上那个“著名”的宣传片:三个实验中“喝天然水的小鼠比喝纯净水的小鼠生存率更高”。
同时,农夫山泉还公开声明,“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并表示不再生产纯净水。
这样赤裸裸的挑衅,气得娃哈哈、乐百氏等69家企业组成联盟声讨农夫山泉,娃哈哈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了农夫山泉。此事最终以农夫山泉赔钱了事。
但和这点钱相比,农夫山泉天然水的名号彻底打响,名声大噪,赢麻了。
之后各类神奇的水不断涌现,矿物质水、富氧水、苏打水、太空水、弱碱性水……五花八门的饮用水看的让人犯晕。
与此同时,价格战也打了起来。
从这个层面来说,当时的农夫山泉,一定意义上扮演了让恶龙内斗,让消费受益的勇士。
在2010年,不少消费者甚至一度期待,瓶装水价格可能会最终横盘于5毛钱一瓶。
但从现实看,2015年以来直到现在,2元一瓶的农夫山泉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存在。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事情还是存在一定的变数的。
比如3块钱的百岁山,5块钱的昆仑山,以及去年卖5块现在卖3块的有矿,他们都有潜力成为下一个农夫山泉。毕竟,他们可以分给经销商更多的利润。
只是,我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应该是让更多的消费者,拿着现有的钱包,有更多的商品可以选择,让我们花钱有享受得感觉。而不是市场完全掌控在个别人手中,我们不得不透支现有的钱包,买下我们本不想买又没得选的商品。
目前,同等重量的瓶装水价格已经超过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了,接下来,就不要再超过重要经济作物——大豆了吧。
2015年的新法案,让瓶装水从“保健品”、“药”变成了水。
如今,或许,我们也需要一个新的法案,让水的价格变得更像水。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