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上初一了,有一天放学回来要求妈妈买AJ,这是一个之前对衣服鞋子毫无概念的男孩,对衣着有过的要求无非就是衣服上能印个蜘蛛侠就好。妈妈像往常一样闲聊为什么孩子指定要一双AJ,没评判也没指责他,孩子说起:初中每天都穿校服,同学之间会比较手表和鞋子,大家都穿AJ,他也挺喜欢的,买鞋的时候能不能买双AJ。
这位朋友家境尚可,换季的时候按需求买几套衣物都会带孩子一起挑选,从款式到颜色也会尊重孩子的意见,这回对价格设了一个区间线,带孩子去了当地最大的商场买了一双孩子自己挑的AJ。
事后朋友问我,她这样做是对是错,是不是在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该怎么正确引导?
这位朋友的经济条件支撑得起这些物质需求,一双AJ和往常买的鞋价格也相差无几,孩子要求买一双AJ就想到虚荣心和攀比,反而是她有些小题大做了。孩子小时候要求买有钢铁侠图案的衣服,要求买会发光的鞋,要求买新的乐高都不是攀比,到了初中想买AJ了就扣上虚荣心和攀比的大帽子,对孩子并不公平。
孩子要穿AJ不是攀比心,是自尊心。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在会比较注重自己的外貌以及穿着,这跟孩子的成长有关系,《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中提到苏珊.哈特的研究:“在影响青少年自尊的自我映象的八个领域中,生理外貌与总体自尊的相关最密切,随后是来自同伴的社会认可。”
青少年会为外貌苦恼,同时受环境影响开始追逐大家都认为好看的衣物,大家都认可的品牌,会希望融入到他所在的环境和同学“一样”,因为处在青春期早期的孩子有个特点:高度重视同伴的意见,从日常交谈到穿着打扮。
当孩子提出这些要求时,同时也是在求助,千万别一棍子打死扣上虚荣心、攀比的帽子,因为孩子此刻也正在经历冲突,就像他脸上长痘痘一样,我们不会批判他长了痘痘是他的错,而是跟他一起面对去帮他寻找正确应对的方法,陪他护理和治疗。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感觉被其他人接受和支持,尤其是父母和同伴。”同时,家长此刻的态度将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
至于买不买是每个家庭的选择,无关对错。重要的是孩子对物质的要求和认知,这跟家庭的经济基础和消费理念有关系,是孩子在家庭中成长耳濡目染出来的,并不是取决于青春期的几句教导。
如果在孩子的童年,对孩子在物质上面一直比较纵容,没有规则可依,到了青春期孩子需求物质的金额更大甚至到超出家庭承受范围,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责任,不是他出了问题,是过去这么多年的习惯种下的果,是在家庭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家长需要一起来共同面对。
孩子追求好看不是虚荣心,是人之常情。
当孩子追求学习成绩好的时候,我们鼓励认可并支持。当孩子追求长得更高更健康的时候,我们鼓励认可并支持。当孩子追求更好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质疑孩子出问题了,琢磨着必须让孩子放下花花心思只搞学习,扪心自问——孩子追求更好看真的不对吗?
不管男女不论年龄,我们都希望自己变更好:品德更高尚、身体更健康、更有学识、更有文化、更有钱、活得更长寿、身材更好、以及更好看……这份对美好的向往,一直是个人进步的动力,也是整个人类进步的动力,既是人类的特点也是人类的优点。
《进化心理学》中提到“万物皆有本性;而本性皆不相同。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每个物种所面临的选择压力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们要解决的适应性问题也迥然相异。人也有本性,正是这些特有的本性让我们在自然界中成为独一无二的物种。”
对美对好的选择和追求,也是人类本性的一种适应机制。
因此,孩子追求让自己更好看并没有错。出错出偏差的只会是整个家庭的消费习惯和理念,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AJ不贵,最贵的是孩子的自我
可见,孩子提出买AJ的背后,并不单纯是对物质的追求是虚荣是攀比。背后有对美的追求,有同伴意见的压力,有对融入环境的需求,我们为人父母是怎样看待孩子的这些要求怎样去应对,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持着质疑孩子正在长歪的态度,再加上不理智地干涉和试图“矫正”,很可能引爆亲子矛盾,加大孩子青春期“叛逆”,甚至给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切忌在孩子追求好看以及提出物质需求时训斥或者嘲讽——“你虚荣”“你臭美”“你一个学生心思不放在学业上,就知道穿品牌。”“你知不知道家里什么情况,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成绩这么差不知道跟好的比,吃喝玩乐就知道比。”……
父母的评价将影响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认同,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到:“青少年期是自我认同问题最突出、最关键的发展时期。在青少年期确定一个清晰的自我认同是重要的,它是成年人生活中最初承诺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上初中的孩子是青少年了,进入了人生成长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虽然看起来身高和外貌都在逐渐接近成年人,但是心理成长的路还很漫长,家长不能以成年人的要求去要求他们,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去评判他们,更不要因为青春期的一些表现给孩子下负面的定义,因为这些定义很可能成为孩子人生的底色。
“他们都离开了儿童期,但是还没有进入成年期;他们的身体及性方面都在发育成熟,都在学习进入成人社会所必须的技能。青春期是一个文化建构,而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现象。”——《青少年心理学》
这样一双AJ引发的探讨,相信大多数家庭也都会遇到类似话题,当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孩子提出的诉求其实无关对错,也不一定就是虚荣心和攀比,背后是孩子对美的理解,对同伴认可的需求,同时也是孩子消费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更是个亲子交流的良好契机。
当然,我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但我们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育儿专家,空有一腔爱意没有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很可能会将孩子的人生推向一个错误的分岔路,屡见不鲜的负面新闻里那些将孩子逼上绝路的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知道怎样才是爱孩子,怎样才能“管”好孩子,我们也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这套《正面管教》值得每位父母翻阅,一本被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让数百万父母、孩子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更是一本“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温饱层面过渡到心理精神层面了,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已经不足以守护一个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了,愿我们为人父母,能拥有正确的观点和理念,有行之有效的“管教”方法,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真正能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引导孩子走向人生正确航向的指向灯。
————END————
作者丨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妥
图片丨来源网络,侵删
授权丨十三夜文化工作室
校对丨李子语 编辑丨尹七七
今日话题:
追求穿名牌衣服和带好手表的孩子,是自尊心还是虚荣心的表现?
评论区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吐槽,尤其是一些幼儿园的孩子们的家长,原本以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可以更加轻松,可是在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才知道,真是一点都不轻松,家长们很辛苦,不仅仅要经常帮助孩子做手工作业,还要出席学校举办的各种趣味运动会等节目。
现在真是不会点才艺,都不敢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大展身手了,而且为了自家孩子可以更有面子,家长们也是用出了浑身解数。
最近,一位网友分享了一段某幼儿园举办的亲子环保时装秀的短视频,在网络上一家人迅速走红。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以及自信心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幼儿园举办了一场亲子的环保时装秀,家长们要和孩子一起穿上使用环保材料制作的时装,上台表演一个小短剧。
在收到通知后,这一家人就开始筹备。
爸爸妈妈用废纸好很多的彩条,做出了王子、公主和恐龙的服装,爸爸扮演英雄救美的王子,妈妈扮演被劫持的公主,儿子扮演反派的恐龙。看到这个角色安排,让人想起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句话,“父母是真爱,孩子是意外”。
儿子穿上恐龙的衣服还有模有样的,爸爸手里还拿着用废纸做的剑,还挺符合的,在前面的表演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台下的观众们,笑的前仰后合,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照片或小视频,这一家人表现的很好,也成为这次活动中的佼佼者。
结束了之后,爸爸牵着妈妈的手走回去,摆个造型就要下场了,到最后妈妈才想起来招呼儿子一声下台,妈妈看起来很开心。
网友们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1、看来这家人真的很有才,像我这种心不灵手不巧的人,每次给孩子做的手工作业都很丑,最后孩子都不让我做了,让他爸爸做,正好我也可以休息休息。
2、我是觉得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可以少一点,那么多的手工孩子根本就做不完,家长上了一天班也很累了,最后又都是家长做,匆匆交上去,也没什么作用。
3、这种环保时装秀还是挺有意义的,可以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环保,不浪费,也挺好。
看这一家人还是挺好玩的,都挺有才,还挺支持孩子,父母可能会浪费掉一些时间,但孩子的确是很开心,也会懂得一些环保的意义。
您对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或是您经历过幼儿园留的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作业?欢迎分享。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打开手机淘宝,搜索”糖果妈妈发红包”,领限时红包福利,领到的小伙伴记得使用哦~